新苏北网

[美文鉴赏] 刘长军 | 俞垛的黄杨树和神医吴尚先

  [复制链接]

2024-1-20 17:47:17 86670 0

morpheus 社区微信达人 发表于 2024-1-20 17:47:17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苏 来自 中国江苏盐城

morpheus 社区微信达人 楼主

2024-1-20 17:47:17

俞垛老镇区的杨家巷里有一座宅院,宅院里有一棵黄杨树,它原本主干笔直,胸径有面盆大,树冠高出屋脊好几米。如此高大的黄杨树在里下河一带应该是绝无仅有的,就是在全国也算得上稀罕之物,据园林部门评估,已有近600年历史。儿时听父辈讲,这是一棵神树,到黄杨树下烧香许愿的人络绎不绝,有些大城市的人和海外华人也慕名而来祈求神树保佑健康平安。

关于这棵树,民间流传着许多神奇的传说。某年某日有人砍了它三根大枝中的一根,结果头疼得像戴了孙悟空的紧箍咒一般,直到满地打滚的他跪在树下求饶方才作罢。有一个瓦匠修缮房屋时不慎碰断了它的一根枝条,当场就从屋上滚落下来,摔了个半死。就是烧香许愿者也必须与黄杨树保持一段距离,因为一旦碰到它就会倒霉。当然这些只是老百姓的口口相传。


我幼时孱弱多病,母亲常带我去黄杨树下烧香祈祷,因此从小就对黄杨树有一种特别的敬畏,觉得它是掌管生命的神灵,这种意识潜在了很久。长大后听说有一位名叫吴尚先的神医曾经在这棵黄杨树下坐诊,现在想来,它的神奇可能就是沾染了吴尚先的名气。


据《扬州历史人物辞典》记载,吴尚先(1806-1886)是清代浙江钱塘人,道光十四年考中举人,成为后补知县,但是他因病未能参加京试。后来随父迁居扬州,潜心学医,逐渐淡出官场。咸丰三年(1853年),为避战乱,举家迁至俞垛(原名俞家垛)。他是清代著名医学家,毕生致力于中医外治的研究,认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其疗法除膏药之外,还有敷、涂、熏、浸、洗、擦、搭、抹、吹等数十种,广泛应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疾病的治疗。


174528dbt8iwui8bs9vbf7.jpeg
俞垛镇河滨走廊的吴尚先塑像

地处里下河水网地区的俞垛从前交通闭塞,低洼潮湿,老百姓常年在水里劳作,很多人患有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以及各种妇科病,加之芦柴滩上钉螺很多,不少人还患有大肚子病。由于缺医少药,许多病无法治疗,只能听天由命,送葬的哀嚎声常常是此起彼伏。吴尚先深感忧伤,诊所开张后就充分利用膏药、熏洗等疗法进行内病外治,因为疗效极佳,他深得百姓信赖。后来苏北里下河民间流传着吴尚先行医的许多故事。


一日,兴化的一船妇举篙撑船时,一阵寒风袭来,她抬起的手臂突然放不下来了,而且钻心疼痛,于是赶紧烧香拜佛求菩萨,但是烧了几炷香仍无效果,这才寻医来到吴尚先的诊所。吴尚先问明病情后让她喝下一碗醋,然后把她关进一间空屋,要求她在方桌四周奔跑。约莫半个时辰后患者汗流浃背,吴先生又令其脱去上衣继续奔跑。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的船妇也顾不上羞涩,光着上身绕着方桌奔跑。又过了半个时辰,房中突然蹿出一名男子,“啪”的一声把一张膏药贴到船妇肩上,船妇大惊,慌忙以双臂护胸,那只放不下的手臂不知不觉地就恢复了正常。此事一传十,十传百,人们都说吴尚先是神医下凡,随后上门求医者摩肩接踵。


吴尚先宅心仁厚,口碑极好,穷苦人来看病一分钱也不收。一日从高邮驶来的一条船上走下三个病人,个个挺着个大肚子,骨瘦如柴的他们走起路来气喘吁吁。吴尚先一看便知道他们是得了血吸虫病,于是给每人贴了一张膏药,考虑到路途较远的病人来去不便,临走时吴尚先又给了他们一些膏药。看着手中的膏药,病人忐忑不安地问吴先生要多少钱,吴尚先笑着说:“一斗米行,一升米行,没钱没米也行。放心吧,分文不收,还请代告乡亲们,有病一定要来看!”


不久之后,一船船大肚子病人来到吴尚先的诊所。吴尚先管吃管住,用一张张膏药为他们治病,并告之注意吃水卫生和想方设法消灭钉螺。经一年多的治疗,不少病人痊愈了,暂未治愈的也稳住了病情。


由于声名鹊起,前来求医者遍及泰州、泰县、江都、高邮、兴化、宝应等方圆数百里。不管春夏秋冬,吴尚先的诊所附近的河边总是停满船只。在俞垛行医的十年,吴尚先每年都是从初一忙到大年三十。他看病十分认真,熟病生看,重病详看,通过望闻问切弄清病情后才对症下药。吴尚先平易近人,看病从不分贫富,即便有人夜间求诊也是及时开门,并且毫无怨言。坐诊俞垛十年,经他治愈的病人不知其数。

吴尚先白天忙着给病人看病,晚上挑灯写作。他用毛笔和骈文把自己研制的膏方写在关山纸上,一丝不苟。离开俞垛定居扬州后还是笔不辍耕,历经数年写成《理瀹骈文》(又名《外治医说》)。该书载有20种膏方和9种外贴疗法,是中医外治学的最重要的著作,影响深远,他也因此被医学界誉为“外治之宗”。


174528l6ww6005w4005jjf.jpeg
俞垛镇杨家巷的黄杨树

在俞垛坐诊期间,吴尚先对院中的黄杨树情有独钟,精心养护,使其茂盛苍翠。1986年是吴尚先逝世100周年,姜堰中医学会在黄杨树下立了一块石碑,碑上镌刻了“吴尚先行医处”6个大字。而今俞垛镇多部门联合拆除了周围的空闲民宅,建起吴尚先行医纪念馆,并将黄杨树列为省级古树名木。俞垛镇打造河滨走廊时,还在显耀位置为吴尚先树立了塑像,供世人瞻仰。

近日,我沿着古朴而幽深的巷道来到黄杨树下,伫立凝望。这里已焕然一新,古旧的民宅变成了宽敞明亮、灰白相间的纪念馆。穿越600年的黄杨树仍然傲立院中,只是树干变得弯曲而苍老了,用几根木棍支撑着,里面也有些空洞,但是枝叶仍旧郁郁葱葱,风骨犹在。夕阳照耀下,仙风道骨的黄杨树展露着岁月的沧桑,令我陡生敬意和遐想。


众里寻他千百度,眼前这棵神韵仁和的黄杨树不正是那个仙逝老者——吴尚先的化身?我仿佛看到当年一个立志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青年才俊,时而为一方百姓精心看病,时而不知疲倦地伏案疾书,这个身影分明已经幻化在黄杨树上。置身此境,我的灵魂得到了升华。

174528pidzuth0uu7z1u6u.gif

来源:姜堰三水文苑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阴阳谓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管理员
:
1455737274@qq.com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2551

帖子2779

积分12888

图文推荐

  • 一部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评滨海县淮剧团

    5月15日,由滨海县淮剧团演出的大型现代淮剧《顾

  • 翁太庆 | 河边那棵楝树

    微风拂过,楝花轻轻摇曳,散发出的淡雅清香,引得

  • 夏俊山 | 学习郑板桥用风骨撑起人生

    搜集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的资料,有一条幅让我久久

  • “歌唱延安 礼赞时代”诗歌征文颁奖庆典暨

    近日,由延安诗词学会、作家报社、东方之珠文化学

  • 梁实秋与汪曾祺,美食美文大PK

    年关刚过,在老家大吃四方后才回来,又开始想念故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APP下载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