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老舍妻子带着三个孩子远涉千里赶到重庆,老舍听到妻子来了,惊得手里的筷子都掉了,他害怕事情暴露。
因为他背着妻子在和另一个女人同居,他把妻子安排在别的地方住了20天。而这个同居的女人,也间接导致了他的投湖。 老舍先生原名叫做舒庆春,后来自己更改了名字为“舒舍予”,象征着老舍在文学的世界中忘我的精神。 老舍很小的时候就没有了父亲,母亲靠给人洗衣服来挣一些微薄的收入,因交不上学费,快到十岁了,他还没有上学。 有一天,与老舍家有些渊源的京城富家子弟刘寿绵偶然来他们家了,了解了他的情况后,第二天,就领着老舍去学堂报了名。 上学以后,老舍经常到刘家走动,刘寿绵虽然有钱,但是也不会看不起他这样的穷孩子。老舍对刘寿绵的善举心存感恩之心。上中学期间,他帮助刘寿绵办学校和慈善事业。此时,刘寿绵的女儿也在这里给父亲帮忙,她和老舍差不多大。
由于两人身份悬殊,老舍即便喜欢刘小姐,也不敢不敢向她表白。
后来老舍将这件事情告诉给他的好友,想让他帮忙,可是他还没有表白的时候,刘寿绵突然破产,还出家当了和尚。 而他的老婆和女儿也跟着他一起,做了修行居士。 1930年冬天,老舍结束在新加坡的任教,回到国内齐鲁大学担任教授,暂住在好友白涤洲家中。
后来在朋友罗常培的安排之下,在饭桌上认识了胡絜青。当时老舍31岁,胡絜青26岁,那时候她还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
这是一顿有“预谋”的饭,因为胡絜青的母亲想托罗常培给女儿介绍对象,刚好罗常培和老舍是发小。
之后两人就经常见面了,在寒假快结束的时候,老舍对胡絜青依依不舍,于是便给她写了一封信,说明了自己的心思。 胡絜青本就有意于老舍,这下便一拍即合,在1931年的夏天,胡絜青毕业,二人结婚。
婚后胡絜青跟着老舍去了青岛、济南定居。老舍,担任着济南齐鲁大学及青岛山东大学的教授,而胡絜青,在两个学校的中学当教员。
1937年,抗日战争正式爆发后,考虑到在北京独居的婆婆,胡絜青决定带着三个孩子回老家照顾婆婆。
在北京,胡絜青当了四年的中学老师,靠着微薄的教书收入,赡养年迈的婆婆及三个年幼的儿女。
1942年,婆婆过世,作为儿子的老舍,未能回来奔丧。所有的后事都是胡絜青一人操办的。 后来北平沦陷,胡絜青不得不带着三个孩子去重庆找老舍,与他会合,当时的老舍事先还不知情。 然而从北平到重庆,胡絜青带着三个孩子走了一个多月。
胡絜青到了重庆第一时间见到的不是老舍,而是协会成员,当时正在吃饭的老舍,听闻妻子要来的消息之后,惊得连筷子都要掉了。
因为那时候的老舍已经有了别的女人。1936年时,老舍去了武汉,后来又辗转去到重庆。而这时的老舍,却遇到了一个叫做赵清阁的女人。
赵清阁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在重庆的这段日子里,赵清阁和老舍成为了同事。
她经常表达出对老舍的爱慕之情,两人火速陷入恋爱之中,甚至还住在了一起。 所以老舍对妻儿的到来,并没有表现出太高的兴致,反而让她们先在外面住着,等他把房子收拾一下。 只是胡絜青没想到,她这一等,便是20天。 而得知老舍的原配夫人要来,赵清阁心里有了愧疚,毕竟她和老舍的感情不光彩。
在老舍不知道的情况下,赵清阁离开了重庆,前往上海居住了下来。 后来老舍又追去了上海与赵清阁见面,送走了老舍后,赵清阁用八个字结束和概括了这段恋情:“各据一城,永不相见。” 其实,胡絜青在来重庆之前,已经知道了老舍和赵清阁的关系。第一时间,她没有大发雷霆,而是选择带着三个孩子不远千里地来到重庆寻夫。
为的就是恪守他们的约定:“ 婚后二人不许吵架,和谐生活”。 胡絜青是一个聪明睿智的女子,权衡利弊后,选择了隐忍克制。她知道自己一闹,多年的夫妻关系彻底决裂。 她不想离开丈夫,不想让孩子没有爸爸,更不希望丈夫身败名裂。
后来老舍去上海找赵清阁。得到消息的妻子胡絜青又携着孩子们赶到上海。
而于老舍而言,他对赵清阁的爱与思念,反而在她决绝之后,更加与日俱增,难以释怀。
后来老舍只身去了美国,他曾给赵清阁写过信,请求她来到马尼拉,与他一起生活。
她没有答应,她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介入”将会对他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后来,时局动乱,胡絮青揭发老舍与赵清阁的旧情,老舍被调查,他不仅受尽身体上的重创,还受尽精神上的凌辱。
1966年8月24日夜,老舍带着对赵清阁的爱恋走向了太平湖,纵身一跳。从此,赵清阁只能晨昏一炷香,来诉说自己的思念。 可以说老舍对赵清阁是真爱,对胡絜青是责任。
虽然老舍终究没有离婚,但即使老舍已经回归家庭,胡絜青依然无法饶恕他的背叛。摊上这样的结局,对三个人都实在是悲剧。
喜欢,可以是曾经拥有,能走多久算多久;但爱,必须是一心一意,手牵着手慢慢变老。 爱情是自私的,只能时两个人的事情,如果做不到,就别开始。爱情不能分享,否则就会两败俱伤。
来源于网络,本文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删除~ 编辑:言剑、行一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