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不欠来生债,不管多苦多难,借来的钱,我一定要还清。”今年68岁的吴其珊是盐城市射阳县兴桥镇村民,他身高只有1.5米,重度残疾。10多年前为了给年幼的儿子看病,他欠下了20多万元债务。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面对命运他没有妥协,始终坚守诚信,10年时间用自己的努力还清了所有债务。 吴其珊的家在射阳县兴桥镇友好村五组。近日,记者在他的家看到,30多平方米的一间房子里,整齐地摆放着各种生活用品,虽然狭窄但显得很温馨。见有人来访,头发花白的吴其珊一直面带微笑,他的身材瘦小,后背明显突出,身体向前倾,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房子的门前,是一排排小小的鸽笼,里面的鸽子有的正悠闲地踱步,有的偶尔发出咕咕的叫声,有的正在孵化小鸽子。吴其珊老人的眼神温柔而专注,他细心地照料着这些鸽子。时而撒些食物,时而轻声地与它们交流,那些鸽子似乎也懂得他的心意,在他的抚摸下温顺乖巧。“很多债务都是靠鸽子还掉的。”慢慢地,吴其珊打开了话匣子。吴其珊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父亲是一名乡村教师,家里兄妹6人,他排行老大。可是,在他3岁的时候,生了一场“怪病”,后被诊断为骨结核,父母带他到处求医问药,但无济于事。由于骨骼畸形,他的身高始终比同龄人矮很多。上到小学四年级,吴其珊就辍学了。之后为了生计,他在路边修过鞋子,在养殖场打过杂,做过油漆工,因为残疾的原因他一直找不到对象。直到40多岁时,经人介绍与一名四川离异女子成了家。在他快50岁的时候,儿子出生了,给他的小家庭带来了活力和喜悦。“残疾人中年得子,心里是说不出的高兴。”吴其珊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儿子非常可爱,人见人夸。可谁知厄运竟悄无声息地来临。“孩子会喊爸爸妈妈了,也就是刚会走路时,经常发高烧,而且始终不退烧。”去医院检查后,让全家人崩溃了,才1岁多的儿子不幸患上了白血病。 为了救儿子,几年来,吴其珊去过盐城、山东、天津等地,夫妻二人带着患病的孩子四处奔波治疗,花光了本就不多的积蓄,还向亲戚朋友四处借钱。可最终人财两空,20多万元的医药费花下去,年幼的生命却还是离去了。面对中年丧子之痛和巨额债务,吴其珊彻底失去了生活的信心,终日躺在床上,不吃不喝,整个人一下子消瘦了许多,脾气也变得暴躁。见到丈夫如此消沉,悲痛不已的妻子也看不到希望,选择离家出走,一直没有回来。“那段时间我真不知道怎么熬过来的。”最终,亲友们苦口婆心地劝说,村干部一次次地上门做工作,在众人的帮助下,吴其珊慢慢振作起来。“20多万元的债务对我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那时,本就不富裕的生活条件使吴其珊陷入困境,生活举步维艰。“不能因自己的经济状况而让借钱的好心人吃亏,只要有一点能力,就一定要想办法偿还所欠的每笔债务。”已年近花甲的吴其珊心里非常清楚。从此,吴其珊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他开始到处托人找工作,准备出去打工。之后,他在无锡工地看过门,还重拾自己的油漆技术。“一刻也不闲下来,满脑子都是挣钱还债。”在外打工每挣到一笔钱,吴其珊都及时偿还出去,他把自己的生活消费压到了最低极限,饿了就买几个馒头和矿泉水,舍不得添一件新衣服。可随着年龄的增加和身体残疾的原因,吴其珊已经不能再出去打工了。几年前,老吴回到老家,开始养鸡、养鸭、养鸽子,没有经验就去学去问,积累经验,还学会了孵育小鸽子。通过卖鸽子,他每年有数千的收入。镇里和村里还为他办理了残疾(肢体二级)和失独的补贴。“老吴真心不容易,忙起来煮一锅粥能吃一天,穿的衣服左缝一块,右补一块。”邻居江凤祥说。“他们都知道我的情况,没有跟我要一分钱利息。”吴其珊也时常被感动。到了2020年前后,随着最后一笔5000元债务的偿还,他欠下的债务全部还清,“10年了,压在心里的石头卸掉了,总算能睡一个安稳觉了。”如今,虽然身体有各种慢性病,但老吴没有停止努力,他要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老吴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却依旧诚信经营,从不短斤少两。”射阳县兴桥镇友好村党总支书记唐建正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做人最重要的是讲诚信,老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言忠信,行笃敬”的人生信条。
来源:现代快报 荐稿:陶展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