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杀伤性的枪弹面前,人的生命真是太脆弱了!当一个又一个年轻的生命就此凋零,战争的残酷常常令人惊心动魄,久久难平。 在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步凤镇仁智村境内,曾经有一处特别的丛葬墓,两条不高的土岭里,草草掩埋着97位华野受伤阵亡官兵。他们,都是在盐南阻击战中,因身负重伤被紧急抬往后方包扎所抢救的途中先后牺牲的。 ▲ 仁智村两条岭(二条岭)老纪念碑,简要介绍了烈士丛葬地的来龙去脉,显示重伤员是从便仓黄巷等最激烈的火线上被紧急抬下来的。此处“两条岭”,当地亦有人称“百烈墓”。(图片来自刘迎春) ▲ 几年前的“慰烈工程”中,“两条岭”伤员墓被迁移到五条岭烈士陵园。英雄集体归队,碑文大体沿用旧碑。碑文上的的日期推测用的是阴历。 步凤境内古老的烧盐方式,即煮海为盐,持续到解放后的五十年代,碑文上说,97位烈士的埋骨地是一处小盐场,并不奇怪。仁智村是以当地19岁的抗日烈士卞仁智命名的,他从小就跟腿部残疾的父亲和勤劳的母亲在家养猪、烧盐。“两条岭”很可能就是卞仁智曾经烧盐的地方。 这里,是迄今发现的盐城境内最大的伤员牺牲丛葬墓。虽然至今“无名”(对不上号),但无妨我们后人表达深深的敬意和哀思! ▲ 这是另一处“两条岭”(二条岭)迁葬墓,曾经掩埋了100多位解放军烈士。原址在同一个镇的友谊村。五条岭烈士陵园里还有一处“一条岭”迁葬墓。 ▲ 友谊村二条岭出土的烈士私章,徐殿鉴是淮安人,周文锦是响水人。他们是此处100多位烈士中知其姓名,且与遗骸相应的两位。 在真实的战争中,烽火线上的基层官兵每时每刻都在经历生与死的考验。再孱弱的敌人,他们打出的枪弹一样会咬人。我们无法“回放”盐南几次大战的战争场景,但烈士名录墙上密密麻麻的名字,以及更多至今不知姓名的“无名”英烈,都在无声地讲述着这些战争的无情与残酷。 盐南一片平畴沃土,人们的生活安宁祥和,如果不是来到五条岭这样的纪念场所,可能在很多人的脑海里,并没有万人大战的故战场的概念。有一种说法,这,也许就是烈士流血牺牲的价值所在。 多年前,我到韩国的战争纪念馆参观,买了一件小小的纪念章,上面刻着八个汉字:“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出自我国古代兵书《司马法·仁本》。昨天晌午,我站在二条岭伤员烈士迁葬墓前,再一次想起了这句古老的告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