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迁就淑女
发表于 2024-4-25 18:29:33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苏 来自 中国江苏盐城
荣誉村民 张宝余 自古以来,皇帝为清正廉明的官员加官进爵,御赐牌匾、官员以政府的名义,授予某个集体,或个人立功受奖的荣誉称号、百姓对某级政府或某一恩人赠送锦旗,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数见不鲜。但是一个村的全体村民,为一个退休离职的“父母官”颁发“荣誉村民”证书的现象,这恐怕还是大姑娘拜天地——头一回。在2021年7月11日的上午,在泰州姜堰区紫禁城水云楼会议室里,我就亲眼见证了这一罕见的真实场景。颁发者是泰州海陵区华港镇下溪村大学生女村官蒯月萍,接受者,是原任港口镇(今海陵区华港镇)的党委书记。蒯月萍代表下溪村全体村民在台上作了讲话,简述了给这位退休离职书记颁发“荣誉村民”证书的原委,其情节令人动容,其场面别具一格,在场人无一不拍手称奇。 下溪村民,为何要给这个昔日的镇党委老书记颁发“荣誉村民”证书呢?故事的起因还得从1983年秋天,这位知识型的年轻书记,在港口镇任党委书记期间,与“荒滩愚公”,建立起来的那个“荒滩情”说起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促进全镇商品经济的发展,作为一镇的领路人,他就总结外地的经验,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动了一场全镇大规模的开垦荒滩,筑堤养鱼的群众运动。在这个运动刚刚开始不久的时候,这位书记在下溪村巡视期间,偶见一位老者,正在自家责任田旁边的荒滩上,一边听着收音机,一边挥汗挖土筑堤的情形。这一发现,对于这位敏而好学,颖悟绝伦的年轻书记来说,简直如获至宝。他从这位老者的身上,似乎发现了带领全镇人民共同致富的新途径,新希望。为了树立好这一典型人物,他常常带领党委一班人,冒着风雪严寒,把党的文件精神,及时传送给这位正在荒滩上挖土不止的老“愚公”。他还常常高高绾起裤腿,陪同老“愚公”泡在泥塘里挑挖荒滩。并且利用这一机会,不断地为他排忧、解难,激励他要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久而久之,这个带着浓厚书卷气的年轻干部,平易近人,待人诚恳,和蔼可亲的形象,日渐成了这个“荒滩愚公”眼里的善人,下溪百姓心目中的好人,港口人民印象中贴近群众,廉洁奉公的领路人。在这位年轻书记的热情关怀下,在“荒滩愚公”这一榜样力量的鼓舞下,三年期间,全镇整治荒滩,开挖精养鱼塘1000多亩,这一雄辩的事实与可观的经济效益,终于打消了老百姓那种悲观的 “挑(土)得剩下个裤头儿,临了吃不上一条鲢头儿”的消极念头。大大地鼓舞了全镇人民奋发图强,改变家乡的斗志。倘若现在带你去下溪村走走,当初那种“四野沟塘,杂草蛮长,灰堆遍地,路边茅缸”的旧时模样早就不见了踪影。四周惜时的荒滩,如今已被那一方方,一条条泛着金色涟漪的蟹池、鱼塘取代了。徜徉其间,有道是:“微风轻轻舔舐脸庞,成熟了的稻谷散发着幽幽清香,东沟捕鱼,西沟撒网,蟹池、鱼塘环绕着美丽的村庄。村前车来车往,村后鸡鸣、鸭欢、白鹅成趟,艳阳普照着美丽的村庄,绿荫丛里隐现着一幢幢别墅洋房,幸福的滋味,浸没在男人的酒杯里,丰收的喜悦,洋溢在女人的脸庞······”目睹下溪村的巨变,眼观这片民熙物阜的升平景象,深知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的下溪人民,他们如今富裕了,又怎么能够忘记,曾经在那个荒滩上与他们的父辈“荒滩愚公”并肩挖土挑泥的那个书生书记的形象呢?唉,噜里噜苏地述说了老半天,竟然忘记了给大家介绍,今天被全体下溪村民授予“荣誉村民”头衔的这个人。他,就是曾经在基层积劳成疾,被迫摘除了一只眼球的港口镇党委书记、原姜堰市人民银行行长、《一只眼睛看世界》、《半个月亮照乾坤》的知名作家,多产作家——缪荣株先生。他,就是始终被缪荣株先生视为“道德导师”、“永远的农民朋友”,享年91岁的“农民弟兄”——夏宝鱼。缪荣株当初是港口镇的党委书记,而夏宝鱼,则是下溪村挖荒滩,建鱼池的一介村野匹夫。一官一民,本无半毛钱的关系,但是,彼此在当初和今后几十年的交往中,这个当官的形象,怎么就渐渐成了此村夫眼里的“观世音菩萨”,继而,又怎么成了全村人眼里德高望重的“老书记”的呢?而那个淳朴敦厚的村夫,则又怎么成了这位官员眼里的“人生道德导师”和以后“永远的农民朋友”的呢?这其中缘起,毋需费思。人们赞美缪荣株先生的那首诗,就是对这位老书记的高尚人品,以及他对人民群众,出自肺腑的真挚情感,作了高度浓缩的概括。现在我将其诗借用到此,姑且作为我这篇文章的结束语吧:半世为官未入僚,不打官腔唱民谣,赤子之心天可鉴,真情笔底涌波涛。
张宝余,毕业于江苏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原港口中学教师,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镇江市写作学会高级顾问。著有散文集《璀璨的流星》《雨后阳光》《凝香岁月(待出版)》。
来源:古镇港口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