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有朋友提醒我:你写了盐城历届老领导,但中间却漏了一位重要人物。 我当然知道,这位老领导是在特殊时期担任盐城的“一把手”,与那个年代无数人的命运沉浮有关联,但是,我能查到的资料实在太少,甚至找不到一张他的照片。 没错,他就是1970年代的盐城地委书记万玉华,任职时间是1971年5月至1975年4月。 在一篇名为《记忆中的军营往事:野营拉练》的文章中,作者唐明兵回忆:1970年3月,盐城军分区和盐城专区革命委员会决定分区机关、直属队指战员同专区机关干部、职工联合拉练,行军到射阳县海通人民公社团塘大队。分区万玉华政委、专区革委会地方领导陆副主任,自始至终参加拉练和教育活动。 1971年5月11日至15日,中共盐城地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在盐城召开,选举出中共盐城地区第一届委员会,时任盐城军分区政委万玉华当选为地委书记,钱万新为副书记。
同年5月27日,经省委批准,盐城专区革命委员会更名为盐城地区革命委员会。8月19日,省委批复,同意万玉华为盐城地区革委会主任,并增补丁德山、赵拂尘为副主任。
▲图1为1970年代的陆公祠,疑占作他用。(曹群 摄) 图2为老盐城的大众饭店,小学生来帮助打扫卫生。(刘光典图)。图片来自《光影七十年》。
1974年底,地委和地区革委会用近一个月时间,集中揭发在深挖“五一六”运动中的错误问题。地委主要领导、地直机关及各单位在清查和深挖工作中犯有错误的人员,作了自我批评。
1975年初,地、县相继成立了“落实政策办公室”,负责对清查运动中被错误打成“五一六”的干部群众进行平反。4月14日,地委首先为地直单位属于地委管理的干部以及经地委批准办学习班的干部209人公开宣布平反,恢复名誉,肃清影响。
接着,地直各单位和各县也分别为被错误清查的人员公开平反,恢复名誉。落实政策的具体措施主要是:为清查运动中被迫害的人员平反昭雪,抚恤家属,妥善安排其家属的工作和生活;对因受审查而致伤残的按工伤致残处理;干部职工被停止工作的恢复工作或安排适当工作,补发审查期间扣发的工资;因审查影响调资晋级和亲属子女工作安排的,按规定的经济政策落实处理;对运动中被迫交代的各种个人材料,由各单位推派代表清理登记,当众予以销毁。
至1975年8月,全区9601名被错误定为“五一六分子”的人员全部获得平反。 1975年3月,刘仲侯被任命为盐城军分区政委,并以地委副书记的身份主持地委和地区革委会的日常工作。万玉华调离盐城。
▲ 2017年5月2日,原中共盐城地委书记、地区革委会主任、盐城军分区政委万玉华的家人,向盐城市档案馆捐赠了万玉华生前的手稿、笔记、证件、回忆录等珍贵档案。该档案资料记录了万玉华个人成长经历、奋斗历程和工作心得。这是笔者能找到的、最近的有关这位老领导的正式消息。 据有关资料:万玉华,湖北天门人,上个世纪40年代投身革命。曾任中共盐城地委书记、地区革委会主任;担任过盐城、淮阴军分区政委等职;1982年,以正师职离休。离休后,万老笔耕不辍,为地方建设建言献策。
来源:盐渎杂谭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