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东台梁垛镇的董贤村的缪杭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即将收官。这是东台首次考古发掘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制盐遗址。
10月27日上午,东台市南梁文化志愿者协会徐宏宽会长带领志愿者到董贤村来考察繆杭遗址,了解东台源远流长的草煎盐历史。
遗址所在地为过去的繆杭村,现已并入董贤村。这里地处泰东河东、梁垛河西岸,在1958年以缪张、杭郁两村各取一字得名缪杭大队。曾用名:中心大队。地名:张杭点、缪舍点、苏张点。
在村网格员的带领下,我们沿着乡间小路来到发现遗址处,这里挖土车轰鸣,即将新建的兴东高速公路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中。
2022年8月,南京博物院联合盐城市博物馆和东台市博物馆,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确认为晚唐五代时期的古代制盐遗迹。遗址大部分区域压在民房之下,核心区四周被老河道环绕,总面积约6.75万平方米,目前考古发掘面积约1600平方米,共清理灰坑71座、沟17条、水井2眼、墓葬1座。
在遗址附近,我们遇到71岁的村民杭增林,杭增林看到我们这一行来考察非常的热心,他告诉我们这里挖掘了大量的水牛骨、陶土罐、古瓷片、水沟、蓄水池及灰坑。
在遗址附近我们还看到散落的牛骨,陶土罐碎片,可以看出这里曾有盐民在这里生活、煎盐。
据历史记载,唐代时海陵监驻西溪,年产盐六十万石,居全国十大盐监之首。而繆杭所在地距离西溪不远,这也就佐证了西溪附近就是重要的产盐区。
遗址附近看到一座土地庙,庙虽小,但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文化传承。人们通过向土地庙敬献供品,传承着中华文化的精髓。
在这一块高地(俗称杭家墩)发现一处荒废的压瓦檐草屋,瓦屋应该说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所建。
繆杭遗址所发现的大量牛骨头、陶罐、草木灰以及水沟也验证了这里用草木灰煎盐的历史。
那时沿海滩涂,盛产一种半人来高的红柴草及各种杂草,盐工们每到秋冬季节,海草干枯之时,便成群结队涌入盐滩开始割草。盐工们在海边垒起灶台,灶台边砌出灰坑,将烧海草成灰,然后将此草木灰运到泛着盐霜并且土质硬的晒灰场上暴晒一天,土层中的盐分吸于草灰中,泛起盐霜,日落前再用牛车一趟趟地将饱浸滩涂盐卤的草木灰,装回来卸在灰坑中,灰坑长方形,上宽下窄,深1.5米,口宽3米,长4米,坑底铺上芦芭,草灰用脚踩实,淋上海水,灰中盐卤因压力而自然渗出,源源不断的顺着预先放置的竹管,流入卤井,卤井为砖砌,卤水渗出后,用吊桶戽入卤池,放入一枚鸡蛋,鸡蛋浮起就表明浓度达到,可以入煎了。
缪杭遗址作为晚唐到五代十国时期的制盐相关遗存,在东台是首次考古发现,为研究东台唐宋时期盐民的制盐工艺、唐宋时期西溪盐业的兴起以及海岸线从北宋范公堤的堤西地区不断东迁提供了珍贵的基础材料,对探讨唐宋时期东台的海盐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来源:东亭庖人天厨星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