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北网

十一长假 邀您来读

  [复制链接]

2024-10-5 19:55:19 230198 0

分分秒秒的感动 未绑定微信 发表于 2024-10-5 19:55:19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苏 来自 中国江苏盐城

分分秒秒的感动 未绑定微信 楼主

2024-10-5 19:55:19

195156nk181gascygyaylz.png
195156b5bnxhflwxczdx0t.png
195156dx639webxipvzie6.png
195156ocghrvz2grgeliix.png

十一长假  邀您来读



明 德 读 书 会

2024年第一期(总第115期)

195156bjmjj22jbj0m2z5u.jpeg

                                   主讲人:惟真老师

司马光家训——《训 俭 示 康》


195156hgufgxg6dbzzoicg.png

《训 俭 示 康》(节选)

195156q9o7polaslo0mz7p.png
  •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译文:一般的人都以奢侈浪费为荣,我心里唯独以节俭朴素为美。人们都讥笑我鄙陋,我不认为节俭朴素是不好的。”


  • “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

译文:“我现在的俸禄,即使全家穿华美的衣服、吃珍美的食品,哪里担心做不到?然而人之常情,由节俭进入奢侈很容易,由奢侈进入节俭就困难了。我现在这么高的俸禄怎么能够一直拥有?身躯怎么能够一直活着?只要有一天我的状况和现在不一样了,家人已经长时间习惯于奢侈的生活,不能一下子变得节俭,一定会流离失所。这就不如我在位、离位、活着、死亡,家人的生活始终如一呢?”


  •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译文:“节俭,是大善;奢侈,是大恶。”(“共”通“洪”)司马光做了新的解释:“节俭,是有德之人的共同特点;奢侈,是无德之人的很大恶行。”


·······

195156byispn8dvyvaqoy4.jpeg


“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10月2日至3日,明德书院举办经典阅读分享会,以司马光《训俭示康》为例,从对“俭”这一行为规范的分析理解展现儒家的“中庸”“仁德”。书友们围绕司马光“成由俭,败由侈”这个古训,通读全文,就文字结合当时时代背景逐句进行解读解释,并进行了“繁华盛世下需不需要提倡节俭”的讨论,现场气氛活跃。

195157wqinbdxyzid0xxbc.jpeg
195157vzdjxx9zd6h679ri.png
195157p33tmys2f4fpm98k.jpeg
195157t8kx6n8c8d8jcc82.jpeg

节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比较富裕的今天,我们仍需提倡厉行节约,只有这样,才能在灾难来临的时候有生活保障。我的父母很重视这方面的教育,要我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珍惜每一粒来之不易的粮食,不浪费一件可以利用的物品,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195157xok3lojox3f6jojh.jpeg

   (侯智凡—大丰区实验小学)

  最近一股风气吹遍了互联网--老一辈没苦硬吃,年轻人没福硬享。浅究其理,这是不同时代对“俭”的认识有所不同。

  首先,老一辈没苦硬吃,年轻人没福硬享,其本质矛盾出在“节俭观”的不同。老一辈们是从贫困中走出来的人,他们切实的体会过我曾经的“贫”,在他们眼里放久的剩饭是不可扔的,废水耗电的洗衣机是不可用的,昂贵的空调是不肯买的……而对于年轻人来说这恰恰是没苦硬吃的典型表现,对于这些有可能损伤自己身体,却节约不出几个子儿的行为,年轻人往往不屑一顾。但年轻人的不屑一顾无可厚非,背后体现的是年轻人的“节俭观”--我愿意牺牲小钱杜绝大病隐患 。而在这件事中,两者的观念并无孰对孰错。

  北宋是一个繁荣富庶的朝代,其受制于封建社会的性,经济不可能像如今有飞跃般的发展,况且一旦遇上政权更迭,天降大灾,农田欠收,农业社会就失去了最大的经济来源,彼时在想由奢入俭,何其难也!这在今日,其实也有很强的借鉴性。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一辈们的节俭观值得肯定的精华部分,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可以有自己的新想法,却也不可忘记过去!

195157zhhgsr2ffpgvvzo8.jpeg

          (张刘星—大丰高级中学)

在古代,勤俭是一个美好的传统品德。人人都知勤俭,而我认为在勤俭这方面有三个不同方面。(1)过分“勤俭”,这个在一定程度下不叫“勤俭”,叫“吝啬”,对自己吝啬”。(2)合理性“勤俭”,在现代,人们通常会存钱放到银行中,也有些自己保管,实则是有钱就花,没钱就赚。据我了解大部分人都是存钱备用或为了买自己想买的东西,备用不就是哪一天就急需用钱吗?怕自己生病了或家里出事了用,怕生病就勤去花钱体检,从根源解决问题,早发现早治。怕家里出事也不恐怖,一切问题都可以从源头解决。(3)奢靡。在古代,贵族们整天吃喝嫖赌,铺张浪费,浸没在纸醉金迷的生活中,什么东西都想要,成为奢靡。在现代,被饿死的、穿不暖的,少之又少,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全面进入了小康社会,对于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都很正常。有人说这是一种贪婪,但你望眼看看,从建国到现在,中国用其独有的速度使自己上升到了世界第二,都是人们不断的追求以及远大的理想。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社会文明也逐步向前,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所以我认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种正常的行为。

195157rbzgug9m2dve9vvk.jpeg

           (孙宇涵—大丰城东初中)

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高质量发展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司马光的《训俭示康》中的观点仍不失重要的借鉴意义。

大丰义工联和民营企业商会合办的“爱心素食馆”,七年如一日推行每一位就餐者“光盘行动”,珍惜每一粒粮食。“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义工联公益品牌“未爱启航”帮扶的未成年涉罪学员,大多数就是为了赶时髦,追求学生不该追求的物质欲望,从而走上“拉车门”、“入室盗窃”等犯罪道路,就是“多欲多求和妄用”的邪念造成的恶果。社会上一些学生家长片面追求的“孩子要富养”的观点,光注意了物质上的富养,忽视了更重要的精神上的富养,导致一些学生养成“寅吃卯粮”的消费观,零花钱不够用了,就“网贷”甚至“裸贷”,一味放纵孩子的物质欲望,培养出来的孩子自己的赚钱能力满足不了他们的“消费欲望”,何其可悲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节俭朴素,力戒奢靡,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浓厚氛围,倡导从爱惜每滴水、节约每粒粮食做起,身体力行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古为今用,学习经典,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您会在“明徳书院”遇见更优秀的自己!

195157l867xtxqamxc7aot.jpeg

     (大丰区义工联执行会长朱启荣)

195157tfiiyqiyuzfn2qii.jpeg
195157c9pkpd973dknhzc8.jpeg
195157f3c4ggvgpbgc7gcg.jpeg

 本期主持:仓学斌


195157fcsa8zlrs8rvef8s.png


来源:明德静读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金牌会员
:
1003153626@qq.com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544

帖子704

积分2014

图文推荐

  • 夏俊山 | 愿爱如晨曦照耀你们成长

    岁月的画卷中,每一抹色彩都承载着长辈的期望与温

  • “满街棠树有遗风”;——盐城海棠园怀古忆

    四月盐城尽花园海棠盛宴忆汝珍文/相鸿题记 

  • 张永辉 | 闲话盐城名人—徐铎

    朋友们,今天与大家分享的盐城名人叫徐铎。(盐城

  • 5名干部喝酒,1人死亡,为何发生如此恶劣的

    AI图片 与文字无关来源:“官察室” 记者观察荐稿

  • 丁正宏 | 血染大四河(下)

    悠悠大四河,以它博大、无私的胸怀,生生不息地流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APP下载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