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北网

那一年,几千盐城人集中迁往新疆安家落户

  [复制链接]

2024-11-19 15:57:21 257176 0

morpheus 社区微信达人 发表于 2024-11-19 15:57:21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苏 来自 中国江苏盐城

morpheus 社区微信达人 楼主

2024-11-19 15:57:21

这是一段尘封在岁月深处的盐城历史,已经很少有人知


   据《盐城市志》(大事记)记载:1959年5月,全区支援边疆建设的几千人分批集中,前往新疆自治区哈密、吐鲁番一带落户。


   又据《盐城县志》记载:1959年5月,全县动员1500多名男女青壮年支援新疆建设。


  另据《东台市志》载文:1959年7月2日,东台16个公社1005名青壮年奔赴新疆,支援社会主义建设。1964年又迁出支边家属105人。


155608e1lbl11jje159gji.jpeg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盐城自古就是一处地广人稀的所在。自南宋以降,随着土地向大海延伸,一批又一批客籍移民落户于此。在农耕文明时代,农民依赖土地生存,而盐城这里土地有的是,人地矛盾相较于江南地区要轻得多,除非战乱和大灾,本地人外迁的极少。


   几百年来,盐城都是江苏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境内人口大多是历代外来移民的后代,20年前还曾分批接受数千三峡移民来盐城农村安家落户。



   史料记载:民国初年,南通张謇携兄张詧等来境内发动废灶兴垦,先后开办63家垦殖公司,数十万崇明、海门、南通、启东、如皋人举家相继迁入今东台、大丰、射阳、盐城等地,垦荒植棉。此外,随着境内经济的发展,市廛渐趋繁菜,又陆续吸引来一批商贾定居,如南京、镇江人来境内经营南北货,徽州人来境内开办茶庄、药铺。30~40年代,境内有一批人口迁居港、澳、台和国外。


    新中国建立后,盐城辖境曾有过三次较大规模的市际人口迁移。

   一是50年代后,约有20万启海(启东、海门)人、上海人迁入境内沿海垦区。

   二是60年代末至70年代,10余万苏南知青、居民、干部下放迁入境内各县社队。

   三是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10余万苏南下放人口纷纷迁回原籍,滞留者寥寥无几。


155608k2wy2wyjj71zcmre.jpeg
155608e2222nkdqq2q2n2q.jpeg
  农耕文明时代,国人安土重迁,乡土观念极重。地方志上简简单单一句话、一个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的悲欢离合。

   边疆月,串场情。1959年,几千盐城青壮年集中迁往新疆哈密、吐鲁番,在万里之外的异乡落户、成家、立业,个中多少艰难困苦、如何面对刻骨乡愁,今人已难以得知。在那个经济条件还很落后、交通成本难以承受的年代,特别是离乡离土都要严格审批的情况下,很多人挥别家乡亲人,踏上西行的火车,从此盐城只能在梦里相见,终其一生也未曾回到故土。

   县志中有这么一句话:“ 1959年后,国民经济处于困难时期,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明显下降,人口出现低出生、低增长现象。”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作为家中的顶梁柱的几千个青壮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他们依然选择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和守边固边的大局,义无反顾地去了。

    他们是援疆、建疆的英雄,不应该被家乡人忘记。

155608jzbfydd01immb00g.jpeg
盐城游子的乡愁——八大碗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以时间推算,65年前援疆支边的盐城人,大多已到,85岁左右,应该有了第三代、第四代。不知道每逢过节、招待亲友,除了羊肉串和烤馕,是否还会烧一桌地地道道的“盐城八大碗”——土膘(肉皮杂烩)、红烧糯米肉圆(錾肉、肉团子)、牛肉粉丝青菜、红烧肉、鸡丝粉丝、蚬子烧茶干、涨蛋糕……这是乡愁的味道,是血脉亲情的连结。

   盐城人如果去新疆旅游观光,如果在哈密、吐鲁番一带邂逅一群会讲盐城方言的当地人,请不要惊讶,他们很可能是我们阔别已久的嫡亲老乡!

来源:盐渎杂谭
荐稿:陆哓峰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阴阳谓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管理员
:
1455737274@qq.com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2537

帖子2765

积分12805

图文推荐

  • 夏俊山 | 愿爱如晨曦照耀你们成长

    岁月的画卷中,每一抹色彩都承载着长辈的期望与温

  • “满街棠树有遗风”;——盐城海棠园怀古忆

    四月盐城尽花园海棠盛宴忆汝珍文/相鸿题记 

  • 张永辉 | 闲话盐城名人—徐铎

    朋友们,今天与大家分享的盐城名人叫徐铎。(盐城

  • 5名干部喝酒,1人死亡,为何发生如此恶劣的

    AI图片 与文字无关来源:“官察室” 记者观察荐稿

  • 丁正宏 | 血染大四河(下)

    悠悠大四河,以它博大、无私的胸怀,生生不息地流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APP下载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