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父辈讲,陈嵩是姜堰及其周边地区有名的讼师。此人家学深厚,聪明绝顶,同情弱者,专打抱不平,许多棘手难题经他点化,无不绝处逢生。陈嵩以幽默风趣的做派、老谋深算的计策、喜笑怒骂的文章、高人一筹的智慧赢得广大百姓的称道和喜爱,现实中的陈嵩堪比传说中的吉高和阿凡奇。相传陈嵩岀生于讼师世家,其父从小足智多谋,胆识过人。有一年冬天,陈嵩的父亲到泰兴尚未婚娶的岳父家玩,碰巧这天岳丈的亲家办喜事,邀请举家前往。陈嵩的父亲作为新亲,不便同往,权衡再三,只得把未婚女儿留在家中看门煮饭待客。陈嵩的父亲本想当天返回,见有这样的安排,索性住了下来。那时未婚男女不兴说话,未婚妻安排了夜饭给其用过后,就在堂屋间靠山墙板处为他搁了一张床铺。因为是冬天,怕他挨冻,还特意生了个火炉子给其暖床,自己则紧闭房门,住在里间。陈嵩的父亲上床后辗转难眠。突然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夜里,他故意将棉腰带的一头放进火炉,片刻,满屋都是呛人的焦布气味。未婚妻闻到焦味后,先是在床上翻身响动,继而下床拍打山板提醒。谁知陈嵩的父亲“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假装熟睡,鼾声如雷。未婚妻生怕失火惹事,只好硬着头皮,蹑手蹑脚地打开房门,摸到床边,她趴下身想将带子头上的火灭掉。此时陈嵩的父亲欲火中烧,他见时机已到,顺势成就鱼水之欢。后来未婚妻怀孕在身,出于无奈,第二年春夏之际双方草草成亲,不久就生下了陈嵩。泰州古城扼守江、淮、海三水交汇的要冲,水陆交通便捷,集市繁茂,商贾云集,自古就是东南沿海盐业的重要集散地之一。城南的南官河直达扬州,南官河上的一座木桥为城南十里八乡入城的唯一通道,因为年久失修,破损严重,摇摇欲坠。心急如焚的士民乡绅聚在一起共商修桥之策。大伙觉得修桥虽则省事,但治标不治本,倘若革新换面,就能一劳永逸。重新建桥款项巨大,大家手足无措。几经商量,大家觉得南官河桥是通往南乡的咽喉要道,商贾大亨不会无动于衷,泰州、扬州的盐商富得流油,他们的货船一年到头不断从桥下通过,总不能一毛不拔。当下,为首的几个人商定,隔日乘船去扬州找盐商募款。大人们议事,年方七岁的陈嵩歪着小脑袋,目不转睛地听得入了神。听到第二天船去扬州,他缠着大人定要前往。大人去扬州求人,带上个孩子成何体统,于是一口回绝了他。第二天一早,船载涉事人等准时从西仓出发,直奔扬州。行至江都地域,船家发现船头仓内似有响动,忐忑不安地走过去掀起前舱盖一看,只见陈嵩安然自得地坐在舱内。陈父气得直跺脚,走上去老鹰抓小鸡似的一把拎出舱内的陈嵩,举手就打。船家眼疾手快,一手护着,众人也出来相劝:“孩子既已来了,就由他去玩一趟吧!”无奈之下,陈父又跟陈嵩约法三章,一是在船上不得作水,免生事端;二是到扬州后不得离开大人单独行动;三是随大人在议事场所不得随意走动,更不能抢话撂嘴,坏了大人们的正经事。当下陈嵩一一应允。一宿无话,第二天早饭后,陈父随同泰州众乡绅领着陈嵩,一起来到扬州盐商议事厅。宾主寒暄后转入正题,泰州乡绅首先陈述新建大桥的原委,进而恳请扬州众位盐商解囊相助。主人接待热情,交谈诚恳,气氛融洽,可是切入正题之后,盐商们众口一词,先是敷衍搪塞,进而倒起苦水,推说近年成本上扬,利润锐减,经营惨淡,时有入不敷出,自身难以为计,资助建桥之事心有余而力不足。旁听的陈嵩开始满怀信心,继而觉得别扭,后来越听越离谱,义愤之情使他忘却了大人的叮嘱。只听他奶声奶气地说:“有拌嘴的功夫,何不回去在河上打个坝,岂不省事?”泰州众人一听,如梦初醒,是啊,与其说在这里热脸贴不上冷屁股,低三下四地求人施舍,倒不如回去在河上打坝,看你成群结队的盐船如何行走。到时不愁你不上门求我。想到这里,立即离席要走。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众盐商大惊失色,一下子乱了手脚。慌忙下席手挽客人,满脸堆笑地说:“诸位请留步,有话好说,有话好说。”本来他们想耍耍嘴皮,花几个小钱了事。现在倒好,泰州官河如果真的打坝阻航,断了盐路就是断掉财路,这可了不得。若惊动官府,花钱无度不谈,再惹起民怨,后果不堪设想。弄不好落得个“蛋打鸡飞”,得不偿失。权衡利弊,扬州盐商决定:敬神敬到底,好事做到边,索性将建桥的材料包了下来。不久,一座雄伟壮观的高大石拱桥落成,人们称之为高桥。因泰州自古有凤城之谓,高桥雄踞城南,故又有凤首桥之名。陈嵩长大成人后足智多谋,子承父业,几年历练,大有长进,讼师业务炉火纯青。一天,一个卖麻团的生意人在一条深巷之中遭抢,一天的买卖所得连本带利被人抢个精光。告到官府后,又是升堂,又是派差,来去折腾,一晃半月有余,就是不能破案。小本生意人一时没钱开张,断了生活来源,一家人呼天叫地,走投无路,只好前去跪求陈嵩搭救。陈嵩仔细听罢陈述,手捻稀疏的山羊胡须,在屋内缓步走了几转,胸有成竹地猛拍手中的纸扇,吩咐道:“卖麻团的,你快去将被抢处的那块石头立起来,我这就去当众审问,它知道是谁抢了你的东西。”听说陈嵩要当众拷问石头,街人无不称奇,潮水般地涌来,片刻功夫,看稀奇的人群将小巷挤得水泄不通。陈嵩一本正经地叫人捧来一只盛满清水的大铜盆,一拱手对众人道,一人有难,众朋友帮忙,请大家各施一枚铜钱以解燃眉之急。说罢率先将一枚铜钱投入盆内,环视一周后,就聚精会神地守在盆旁。众人见陈嵩出面成全,哪个敢拂他的面子,纷纷取出身上的铜钱放入盆内。其中一人的铜钱一落入盆中就冒出串串油花,陈嵩急步上前,一把抓住此人的袄领,大声喝道:“贼在这里,贼在这里!”这人顿时慌了手脚,“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接连向陈嵩叩了三个响头。承认钱确实是自己所抢,愿听陈嵩发落,陈嵩念其初犯,家中又有老母在堂,数落一番后责其退还所抢,当场赔礼道歉,并保证永不再犯。一次,有个推车的穷人,不小心在街上将财主家的一只胖嘟嘟的小猪轧死了。常言道:“有钱能使鬼推磨,官府是财主的代言人。”财主一纸将推车的告到衙门,推车的吓得魂飞魄散。急乱之中,乡邻提议去请陈嵩想想办法。推车的一听,如梦初醒,立马找到陈嵩,如此这般地将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陈嵩若无其事地听罢陈述,思忖片刻,轻描淡写地说:“不要紧,明天到老爷大堂上,你见到我就叫舅舅,如有人打你,你千万不能吱声,保你官司不输。第二天,县老爷传推车的到堂。推车的忐忑不安,上得堂来,猛一抬头,见陈嵩悠闲自得地坐在一旁,就急吼吼地上前大叫一声:“舅舅!”陈嵩假装一无所知,惊讶地问:“伢儿啊,你到这儿来干什么?”推车的一五一十的将推车压死人家小猪的经过叙述了一遍。话音刚落,陈嵩铁青着脸,走上前举手“啪、啪”抽了推车的两个大耳光。推车的双手捂住嘴,满怀委屈地说:“舅舅,你怎么打我?”陈嵩气乎乎地跺脚骂道:“不争气的畜生,你瞎了狗眼,竟将小车推到猪圈里去,还压死人家的猪子,不打你打谁?”县老爷见状,心中明白了八九分,就顺水推舟:“自古以来‘猪有栏栅,狗无圈’。猪子上路,自己找死,你去罢。”一场风波被陈嵩轻而易举地平息了。有父子俩争吵,儿子不小心一拳失手将老子的几颗门牙打掉,鲜血直流。老子一气之下将儿子告进了衙门。儿子大祸临头,慌了手脚,只得去求陈嵩搭救。这时正值暑热夏天,陈嵩听罢点了点头说:“别忙,我去去就来。”说着就走进了后房。片刻,陈嵩头戴皮帽,身穿貂皮大衣,脚蹬棉鞋,手捧手炉,打着寒噤,慢腾腾地走出来坐稳,喘了几口粗气问道:“你刚才说什么来着?”儿子将事情的原委重述了一遍,陈嵩听罢,诡谲地一招手说:“附过耳来,再靠近一些。”突然来人“哇”的一声大叫起来。原来陈嵩乘其不备,一口将他的耳朵咬得挂了下来。儿子疼痛万分,报怨地说:“先生,你怎么咬我的耳朵?”陈嵩说:“这样你就没得事了,明天大堂之上,只要你如此这般一讲,保你官司会赢。”第二天上堂,老爷喝问:“大胆逆种,怎忍心打落老父亲的门牙,你可知罪!”儿子慌忙上前,“扑通”一声跪下道:“大老爷息怒,请你看看我的耳朵就知原委。父亲性暴,争吵时一口咬住我的耳朵,我一时疼痛难忍,急忙一让,不想将耳朵撕了下来,不信请看。”说罢,将头向前一伸。老爷见状,火冒三丈,大喝一声道:“虎毒还不食子,你这老东西如此绝情,竟对儿子下此毒手,拖下去,重责20大板。”俗话说:“父子亲,打断骨头连着筋。”不久,父子俩又和好了。父亲问儿子耳朵被咬是怎么回事,儿子说是陈嵩咬的。这一沟通,父子俩都觉得受到了陈嵩的捉弄,二人一商量,一张状纸将陈嵩告上了公堂。再说这县官早就对陈嵩袒护穷人、搅局坏事怀恨于心,苦于一时找不到岔头拿他开涮。现在天赐良机,一接状纸立即升堂,传陈嵩到堂问话。陈嵩一摇二摆,不紧不慢地走上堂来,礼毕,淡淡一笑后问道:“今日大老爷传我上堂,所为何事?”县官干咳一声,阴阳怪气地说:“都是你做的好事,且听他们细细说来。”儿子将陈嵩如何咬他的耳朵、教他上堂如何回话,从头至尾一字不落地细述一遍。县官老爷幸灾乐祸,皮笑肉不笑地问道:“陈先生,还有什么话说?”陈嵩耸耸肩膀,坦然道:“有!请问那时是什么节气,我的穿着打扮,行动举止如何?”儿子抢着回答说:“是大暑天,你穿的皮袍子,戴的皮帽子,手上还捧着个手炉子。”陈嵩嘿嘿一声冷笑,说:“大老爷,我发高烧时的所说所为,算得了什么?”听罢此言,老爷的脸上由喜变怒,忽地站起来一拍惊堂木,面对父子二人厉声喝道:“大胆狂徒,无事找事,竟敢当堂戏弄本官,给我拉将下去重责20大板,以儆效尤。”儿子被打得皮开肉绽,父子二人自搬砖头自打脚,中了陈嵩的圈套,只得一口咬住疼指头,有苦说不出,自认晦气。 原题:陈嵩的传说 来源:人文泰州 平台声明:本网为文化公益性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所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图片除标有出处外,其余来自网络,如有异议请致信本网删除。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