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在向大自然收掳色彩,草木逐渐枯萧。而在位于苏北阜宁县城东南10余里的一座村庄里,乡人正用勤劳的双手、传承的技艺,在天地之间,在向阳的阡陌上、村落边、水湄处,铺展一个银亮的色彩。
这就是著名的粉丝专业村——陈良镇永同村,乡亲们晾晒的是银亮的粉丝。
晒架或成一线性,或成诗行状,或成呼应态,晒架连绵,粉丝连绵,如雪如素,似布匹汇展,似阵浪涌动,蔚成气候,又蔚为大观,在一帧帧银亮粉丝“画幅”的点缀下、渲染下,永同村就多出几分生机,多出几分美丽来。
早年这里就有“永兴有三宝”之说。
永兴,原来也是一个村名,2000年与邻村同兴合并成为永同村。永兴有哪三宝呢?村民都会笑呵呵地脆声告知:勺粉,养猪,稻麦好。“勺粉”,就是制作粉丝;用在特定语境中,这个“勺”字是动词,也是粉丝主器具银制漏勺的专用指代,区别于“做粉”(制作团粉等)。“养猪”,无需饶舌,妇孺皆知。“稻麦好”也是一种婉转说法,实指猪粪肥田(又称垩田),稻麦(包含其他植物)长势好、产量高。其实,“勺粉”“养猪”“稻麦好”,就是一条科学高效的种养加产业链,并且形成彼此互惠、源源不断的循环链:“稻麦好”“粉材好”“勺粉”“粉渣喂猪”“多养猪”“多出粪”“垩好田”“用沼气”“稻麦好”。
11月30日,县文联采风团来到永同村,一行人被村里的“粉丝组图”所惊艳,也成了“永同粉丝”的“粉丝”,手中的相机、手机竞相作为、连篇取景。
我们在该村5组,遇到一位“致富达人”,他叫薛康年,时值壮年,夫妇俩有“勺粉”的技能,种植200亩制种稻,饲养50多头菜牛。独生子现在浙江绍兴做布匹生意,规模不小,一直让薛康年夫妇“洗脚”进城,帮他照应买卖。但他夫妇俩舍不得抛扔田园、荒废手艺,丈夫道:劳动惯了,一闲下骨头就痛。妻子说:乡村振兴,农村需要种田人,需要劳动力。
在镇村干部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薛家的制种田,看过了牛栏里大小菜牛,恰好他们开始“勺粉”。“勺粉”是一项组合式劳作,他夫妇之外,还雇了4名村民,薛康年身形并不高大,但精干有力,他担当“揣粉工”(通俗说法为“大工”),一位中年汉子做“装勺工”兼“筛丝工”(大工),一位村妇专职烧火,保证一口敞口大铁锅的水温在100度,一位村妇叉粉过水,另两位村女接粉、挂粉,流水工序,忙而不乱,这四位属于“小工”。我们观摩了粉丝制作全过程,眼见为实,也推翻了社会上有人私测“粉丝有胶”的怀疑。
对此,薛康年正色道:这进嘴下肚的食物,怎么昧了良心做假投“毒”呢!
我们乘兴参观他家西屋的由一摞摞干粉丝堆垒而成“银山”,靠近感受了晒场上晾晒的鲜粉丝。粉丝食材为蚕豆、豌豆和山芋,粉丝白中带绿、色相滢润,丝柔筋韧,气息清甘,他妻子介绍说:半个县城人吃的都是他家的粉丝,大关路菜场、胜利路菜场、城北菜场、城南菜场,等等,有时是送到摊位,有时是客户直接围上门来。
薛康年家“勺粉”多在春冬两季,每日雇工5至6人,大工日报酬是200元,小工不少于100元。其他小户每户日产粉丝500斤。薛康年家在700斤左右。陪同我们的村支书丁古林笑道,他家也是“勺粉”大户,由妻子负责,雇工7至8人。我转过身来,再一次打量丁书记,黑红的脸膛、卷着的袖管,完全是一副劳动者的形象。
该村拥有耕地3185亩,其中有1000亩为制种田。628农户中,除了关门上锁进城外,在村的人家都在种(制种)田、养殖、“勺粉”,每户至少一个行当。我们一路上没有听到麻将声,频频颔首:这是一个以勤劳、智慧和民风淳朴而出名的村子,村民们制作的粉丝注册为“绿宝”品牌,被授权为“阜宁县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江苏省知名土特产”,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全国绿色生态产业化示范单位”。
说到绿色生态,这更是今朝永同人又一个宝贵的财富。永同村是典型的水绿宝地,村内河道有卫星河、翻身河、桂沟河、方向河、双龙港和单墩南、北河,总长7000余米,同时邻近金沙湖,是河网密集的水绿村落。昔年,家家“勺粉”忙的盛景带来一大弊端,粉水倒入河道,该村几条河道里水色发黑、水质发臭,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为此,永同村最初通过兴建沼气池,尝试摸索过能源利用、保护生态的路法,“勺粉村”同时又成为驰名的“沼气村”。同时,率先在农村开展村组干部“河道去污”包干制,一直至全村所有农户用上自来水,也没有撤兵下牌。近年来,全村配备清洁工5人,清运工1人,党员干部以不计酬的编外务实行事,实施环境长效管护;上月,镇里又与各村签订生态保护提级责任状,绿风冬吹,全村所有路道、河道无各类垃圾杂物,水流清澈,空气清新、林阔鸟腾,路畅人欢。
我们漫步在永同村卫星南路上,“乡”风拂忙人,“村”景在“农”处,村境少有人为做作改装的痕迹,呈现的都是自然生态风光,让人感受到英国女画家海伦·阿林厄姆笔下的“村野之美”,似乎有些“落伍”,有些“农耕”,但永同人手中有“金山银山”,心中有“绿水青山”,眼中又有“看得见的乡愁”。
回返时,摄影师丁亚平先生见一位青年女子正在晒架旁纤手理粉丝,银亮的丝挂,大红的衣袄,靛青的裤子,粉红的笑脸,他眼捷手快,随着“咔嚓”一声,留下了一张宝贵的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