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北网

徐建国:乡村那袅袅炊烟,总是令人怀念!

[复制链接]

2024-12-2 14:40:56 228255 0

分分秒秒的感动 未绑定微信 发表于 2024-12-2 14:40:56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苏 来自 中国江苏盐城

分分秒秒的感动 未绑定微信 楼主

2024-12-2 14:40:56

六七十年代,我家对门,是一个拥有十多口的大家庭,四世同堂,令人羡慕。

那时,爹爹(爷爷)奶奶七十多岁,可敬可亲,慈祥善良。爹爹中等身材,银发白须,身形微躬,不苟言笑,在家中享有绝对权威,平时大事小情全面掌控。奶奶个儿不高,慈眉善目,和善待人,勤俭持家。
在那特殊的岁月,虽然家里人口众多,生活并不富裕,但依然吃穿不愁,里里外外诸事有规有矩,打理得井井有条,儿孙们生活在温馨和谐的氛围中。
每天早晨天不亮,奶奶是我们巷子第一早起的人,一大家子早饭都归她管。如豆的煤油灯下,奶奶轻手轻脚地淘米烧水熬粥,还要再煮上一大锅猪食。小小的厨房热气腾腾,那烟囱冒出袅袅炊烟。
不一会儿,周围邻居也相继开始煮粥做早饭,很快全庄烟囱冒出白烟,像是军营受令统一行动。
邻家奶奶煮熟米粥,总是要配以山芋、胡萝卜或玉米棒子等食物,因为那时粮食紧张,会过日子的农家常年想办法用瓜菜代,方能填饱肚子。粥熟菜香啦,儿孙们陆续起床洗漱,不大的天井里演奏出井然有序的洗脸刷牙协奏曲。
接着,一大家人吃早饭,长辈坐在堂屋明间方桌上,晚辈则捧着一大碗,有的拿个小凳坐在天井里,有的端碗坐在大门口的门坎上,有的到巷子北口的楝树下,与众邻居边喝粥边谈天说地。早饭后按照生产队长的安排和吆喝,各自下田干活。
和睦温馨的家庭自然出人才。家里长孙自二十出头便担任小队会计、大队支书,直至调到乡工业经理部经理,主管全镇工业,为张郭镇办企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积极贡献。
次孙十七八岁参军入伍,是部队文艺骨干,踏实肯干,表现突出,第二年便入党,复员后进入社队企业,从职工干起,奋发有为,后被提拔为车间主任、厂长,深受上下拥戴!
有一年,庄上举行文艺晚会,他们全家老少,在爹爹奶奶带领下,登台跳了一段“忠字舞”,赢得台下一片喝采声,被传为我们徐秤村的佳话!

143514p3x488y4trozr3ax.jpeg

随着城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不少农村青年陆续离开乡土,到城市谋求发展,庄上人烟逐渐稀少,在全庄转悠半天只能见到几位七老八十的老人。
前些年环境整治,乡村那土灶也不肯烧了,再也见不到儿时那早中晚三顿村庄上空飘逸的炊烟,我不禁怅然若失!
可喜的是,近年来,每逢春节、清明、中秋,国庆节,进入全国大小城市经商、工作的不少乡邻都会利用长假返乡小聚,话家常,叙叙旧,重拾那份乡情亲情和友情。
这时的徐秤村停车场和家前屋后停满了各地牌照的小轿车,庄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才又有了生机。比起在城市同住一楼一门洞,相邻数年却彼此形同陌路,这是何等的可贵!

台湾歌手邓丽君唱过一首歌叫“又见炊烟”,那清丽甜美的歌声,曾勾起人们对美丽乡村的无限遐想。

现代化的乡村,既有农家别墅、村村通马路的现代气息,也有小桥流水,炊烟袅袅、邻里欢声笑语的乡情民俗。但愿这种纯朴自然、充满生机的美丽图景永续!


作者简介

143514fe66lz3q2d8b3x1t.jpeg

徐建国,1960年7月生于江苏省兴化市戴南镇,1978年3月入伍参军,曾在北京海军机关、部队及青岛海军院校任职,海军大校。先后在解放军报、人民海军报及军内外刊物发表多篇文章。

来源:民间口述史

荐稿:沈培林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金牌会员
:
1003153626@qq.com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544

帖子704

积分2014

图文推荐

  • 夏俊山 | 愿爱如晨曦照耀你们成长

    岁月的画卷中,每一抹色彩都承载着长辈的期望与温

  • “满街棠树有遗风”;——盐城海棠园怀古忆

    四月盐城尽花园海棠盛宴忆汝珍文/相鸿题记 

  • 张永辉 | 闲话盐城名人—徐铎

    朋友们,今天与大家分享的盐城名人叫徐铎。(盐城

  • 5名干部喝酒,1人死亡,为何发生如此恶劣的

    AI图片 与文字无关来源:“官察室” 记者观察荐稿

  • 丁正宏 | 血染大四河(下)

    悠悠大四河,以它博大、无私的胸怀,生生不息地流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APP下载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