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戴南镇同济村(原属张郭镇范家村)原先有一座罗汉寺,罗汉寺里有一棵大白果树。现在罗汉寺已不复存在,尚存的白果树也不是早先的白果树,但与过去的巨大的白果树却息息相关。 明初洪武帝定都南京后,谋臣刘伯温夜观天象,认为江淮东部由东北向西南方向(东台扬州)有帝王之象,可能对大明江山有所威胁。为助朱元璋江山永固,决意要破坏从扬州到东台这一路的龙脉,于是决定兴建九寺十八堡 来破这一带的风水。刘伯温不辞辛劳一路勘探标注,于待建之地植树先作标志,所植树种以银杏为主。在范家村东首刘伯温亲自植下一棵银杏,决定在这里兴建罗汉寺。不久,规模宏大的罗汉寺耸峙于此,其手植的雄性 银杏在寺中茁壮成长。 这罗汉寺几百年来在江淮之滨遐迩闻名,《东台县志》亦有记载,因为规模宏大,到这里礼佛敬香的善男信女不计其数,常年络绎不绝。其时范家村东南的前塘口子,宽阔的水面上总是泊满了各地前来烧香拜佛的香客的船只。由于信众的不断捐献,庙里置下上千亩的田产,吸引了远近的农民前来耕种。庙里的住持还为庙西的范家庄的街巷码头全部用老火青砖铺筑起来。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寇铁蹄践踏华夏大地,从东台、兴化、泰州等地下来的鬼子, 相中了范家村的罗汉寺,1939年之后有一小股日本兵长期盘踞在此,佛门净地俨然成了他 们的军营。当时寺里还有僧人守寺,住持对日寇的行为敢怒不敢言,不得不每天与豺狼周旋。1943年的春末夏初,驻寺的日本鬼子因为要集合扫荡暂离寺庙,时任葛黄乡乡长徐庚山得到消息后,连夜带领民兵准备火烧寺庙,不让鬼子盘踞于此。住持连忙阻止,恳请徐乡长切勿毁庙。徐乡长晓以抗日大计,强调毁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在住持的一再请求下,最后决定不烧,但一夜之间必须全部拆除,不能让日寇以回旋之机。于是住持走过一段狭长的 东河坝,来到寺西的范家村,一阵阵急促高亢的铜锣声打破了村夜的寂静。村民得知原委,纷纷扛着翻耙、钉耙,带着榔头、木杠加入拆庙的行列。据目睹过现场的老人回忆,大家攀上屋顶拿着翻耙往下推瓦,自上而下地拆梁、毁墙。 激战一夜,偌大的罗汉寺就全部给拆了。日本鬼子从此被迫离开范家村,僧人们双手合十, 忍泪告别废寺,毅然踏上抗日的征程。 再说罗汉寺中当年刘伯温手植的那棵白果树长到抗日战争时期,已成巨树,树径近2米, 高耸入云、浓荫蔽日,各种各样的鸟儿纷纷来此栖息,这里成了鸟的天堂。晨昏之际,众鸟和鸣,响彻云霄。据老人讲,有村民爬上树去捡鸟窝中的鸟蛋,一根叉枝上的鸟蛋捡下来就盛满了一篮子,可见树有多大,鸟有多多。这棵巨树当时吸引了方圆几十里的村民前来为小孩记名。树下香烟缭绕,人影憧憧。 村民还说,树下的洞里住有一条大蛇,蛇的身体盘在树上,头颈能伸到寺前的河沟里喝水。 1938 年,有一支江苏保安第三旅部队驻扎在范家村西部10华里的杭家堡村,(现名藕杭村)副旅长胥金城善于修枪造炮,但缺乏木料。他决定伐倒罗汉寺中这棵500多年的大树用于枪械制造。他们从东台的西溪找了位有名的王木匠,请他来伐这棵大树。王木匠一看这笸篮粗的大 树,连说这活干不了,不肯干。张星炳旅长先是枪盒一拍:咱把丑话说在前面,今儿个你干也得干,不干也得干。后又亲口许诺:把树伐倒,300块大洋,一分不少。王木匠无计可施, 狠下心接下这扎手的活计。最后,总共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这棵参天巨树訇然倒下。众鸟惊 飞,大地震颤,村人垂泪。 令人惊奇的是,时隔不久,风雨滋润,大树的残根处又萌出新芽,有赖于地下丰富发达的根系,幼苗长势非常惊人,一路顺畅,叶繁枝壮。虽经庙毁,亦无损伤。1963年,村中在树的东北方箍了一座砖窑,人们至今记得,为避窑烟熏烤,此树尽力地往东南方向延伸。似英雄昂首,不屈不挠;又仿若一柄巨大的扫帚,奋力挥除天空中的阴霾。而今,土窑早已拆除,大树周围建了民房。此树亦年届耄耋, 村民奉若神灵,不容半点毁损。惜长于鄙野,无以闻名。近几年,经戴南镇林业站上报争取,几经周折,终于被批准为江苏省古树名木。 此银杏600多年前系明相刘基手植,80多年前为抗日而殒身!虽经涅槃,得以重生,这是一棵英雄树!一株抗战树!应为世人所崇敬!希望有识之士能看到这棵树,重视这棵树,保护好这棵树。更待能人贤士重建罗汉寺, 再现古寺名刹之辉煌。弘扬传统文化,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产业。(此文与陆享阳合作,载 2017年第2期《板桥》现有改动)
来源:范家五巷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