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北网

王干:一座城出了一个人———序陆忠场的《人家小温》

[复制链接]

2025-1-1 18:43:03 203225 0

morpheus 社区微信达人 发表于 2025-1-1 18:43:03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苏 来自 中国江苏盐城

morpheus 社区微信达人 楼主

2025-1-1 18:43:03

184302klhapl82l8o7z1a8.jpeg

■王干

汪曾祺诞辰105年了。

高邮人研究汪曾祺得天独厚,高邮人研究汪曾祺理所当然,高邮人研究汪曾祺硕果已累累。如果把高邮人研究汪曾祺分为三代人的话,陆建华、朱延庆等前辈属于第一代,我和金实秋、陈其昌等大概属于第二代,金和陈这些年孜孜不倦,写了不少专题性的文章。而我写汪,研汪,编汪,基本是约稿逼出来的,由于我的本职工作是一个编辑,我算不上一个专心致志的汪曾祺研究者,之前零零星星地写过几篇,直至2017年出版社要出《夜读汪曾祺》《汪曾祺十二讲》,我才集中时间写了系列文章。

我不是高邮本土人,但因为在高邮学习、工作过,外界习惯称我为高邮人,或许先入为主的缘故,我多次向人解释我本不是高邮人,但大家还把我和高邮联系一起。比如我多次向王蒙先生说我是高邮邻县的,但王蒙先生还是说我是汪曾祺老乡,我沾了高邮的光,准确说沾了汪先生的光。

近年来高邮研汪、全国研汪出现了新一轮的热潮,一些名家学者纷纷加入了研汪的队伍,郜元宝、王彬彬教授都有专著,其中郜元宝也是被约稿约出来的,当时我在《小说选刊》工作,推出了“经典回望”的栏目,汪先生的小说连续选了好几篇,《岁寒三友》《徙》的推荐文字是我写的,《星期天》的推荐文字我就请郜元宝写,有趣的是郜元宝之前居然没有看过《星期天》,看完以后,惊呼:怎么会有这么好的小说!本来让他写不超过六千字,他居然写近一万字,写完还责怪我不早点推荐《星期天》,我说汪曾祺的好小说多着呢!之后郜元宝开始刻意研读汪曾祺,并写了专著,字数远远超过我,这让我感到很惭愧,我接触汪先生那么久,写得那么少,还是能力和专注度不够。

汪研的第三波热潮中,除了郜元宝、王彬彬、王国平等外地学者外,高邮籍的翟业军、杨早、高邮的邻居苏北和远在山西的乌人以及高邮本乡本土的张秋红、姜文定、许伟忠、陆忠场、姚维儒等也频频写出新文、新著。陆忠场是其中值得关注的一位,他研汪的文字数量多,领域宽,层次丰富,涉及到史料、考据、鉴赏、评点以及整体美学精神的探索,可谓步步为营,呕心沥血,一些文章也被黑龙江、湖南的期刊选用,可喜可贺。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我在高邮县政府大院与陆忠场相识,他在信访办工作,我在党史办上班,因为爱好文学经常有一些交流,发现他骨子里是很文学的人,是视文学为信仰、为生命的人,所以我们聊得来、处得来。陆忠场的名字带着浓厚的农耕色彩,“场”是打谷场,父亲给他起这个名字显然是期待丰收、期待年景美好,当然也希望他辛勤耕耘、坚守庄稼的春种秋收,因而陆忠场骨子里还有一股韧性,一股牛劲,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到底,永不放弃。这是他能够坚持读汪、研汪出成果的原因,汪先生天性佛系,但汪先生的文字经得起咀嚼,这让陆忠场的牛劲和韧性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释放空间——现代物理学称之为“场”。

陆忠场在读汪、研汪的时候坚持一种追求学术真相和真谛的精神。陆忠场不是学院中人,他的文章本不必笔笔交代出处,更无需事事求实,但他努力向学术看齐、向学者看齐,尤为可贵。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他在信访办的经历,信访工作对真相的诉求,也影响了他对汪曾祺的研究。他在用“访”的思维做文学写作和研究,他的文字追求“信”为上,对抗时下流行的浮躁和夸饰。

一个人影响了一座城,一座城又出了一群人,陆忠场是这一群中的一个,汪先生诞辰105年了,他的风范会被群之、众之、赞之、颂之。千古常常是对于一个逝者的套词,但一个人的作品被无数人和无数代人传播和“转发”,就是千古。


作者简介:

王干,出生于江苏里下河,现居北京。作家,学者,书法家。散文曾获鲁迅文学奖,著有《王干文集》十一卷。


来源:扬州发布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阴阳谓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管理员
:
1455737274@qq.com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2537

帖子2765

积分12805

图文推荐

  • 夏俊山 | 愿爱如晨曦照耀你们成长

    岁月的画卷中,每一抹色彩都承载着长辈的期望与温

  • “满街棠树有遗风”;——盐城海棠园怀古忆

    四月盐城尽花园海棠盛宴忆汝珍文/相鸿题记 

  • 张永辉 | 闲话盐城名人—徐铎

    朋友们,今天与大家分享的盐城名人叫徐铎。(盐城

  • 5名干部喝酒,1人死亡,为何发生如此恶劣的

    AI图片 与文字无关来源:“官察室” 记者观察荐稿

  • 丁正宏 | 血染大四河(下)

    悠悠大四河,以它博大、无私的胸怀,生生不息地流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APP下载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