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窗外细雨如丝,空气中弥漫着细微的沙沙声响。一阵凉风轻轻掠过,窗帘随之翩翩起舞,窗户的雅致曼妙忽隐忽现,星空下的路灯,点点银辉轻落其上,这抹柔和的光亮瞬间侵入了我的思绪。 不知从何时起,我开始探寻这些深邃的问题?“我是谁?”“我来自何方?”“生命的意义又将引领我走向哪里?”…… 难得有一日闲暇,我刻意将手机调至静音,让心灵得到彻底放空,想与自己身心契合地共度一个宁静的夜晚。这的确是一种难得的享受,有时候,我真的需要给自己一些适当放松的时间,去清理身体、祛除心灵的负荷。 随手翻开书桌上的一本旧书,康德的一段深刻文字跃然眼前:“有两件事物,我越是思考越觉得神奇,心中也越充满了敬畏,那就是头顶上的浩瀚星空与内心的道德准则。” 浩瀚无垠的星空充满了无尽的未知,等待着人类的勇敢探索。绝大多数普通人或许终其一生都无法踏出地球,而那亿万光年之外的宇宙更是遥不可及。 记得旅行者一号曾在宇宙中拍摄到过地球的照片。你看那渺小的淡蓝色光点,那便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对此,美国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深情地写道:“照片上的光点,就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你所爱的每一个人,都在上面度过了一生。人类的欢乐和苦难,都存在于一粒悬浮在宇宙中的微尘之上。”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宇宙的敬畏与虔诚。 我们在茫茫人海中奔波劳碌,如同空气中的一粒微尘,渺小且脆弱,随时可能随风而逝。但作为一个有思想的生命体,在夜深人静之时,我们不妨抬头仰望那璀璨的星空,或许能从浩瀚的星空中领悟到一丝人生的敬畏与真谛。 敬畏,如同灯塔,指引着我们朝着人生的正确方向航行。一个人若能从内心深处生发出对某事或某人的敬畏,那么他在做任何事情时都不会偏离这个主题。 “一个人无论身处高位还是低位,也无论是否听得到别人的批评意见,在我看来,一是要听从内心的声音,因为内心自有方寸;二是要敬畏日月星辰,因为心中需要天理。这便足够了。”学姐韦秀萍女士也曾这样提醒过我。 世界无限宽广,它赋予了我们每一个人无限的可能。然而,恰恰是因为这些无限的可能,才常常会让我们迷失了方向。每个人的心中似乎都有一杆秤,在衡量着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或许就是一种底线,也叫做良知吧。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隐藏着无穷无尽的欲望。因此,许多欲壑难填的人,总是难以获得真正的快乐;而另外一部分人,却能在敬重自然中找到了人生的另外一种快乐,我很赞同。 其实,每个人的眼睛所看到的世界大相径庭,因为每个人的知识结构与兴趣专长各不相同。生命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只要有一颗怜悯、敬畏的爱心,石头也能开出圣洁的花朵。例如,我有一位北京的画家朋友周湘美先生,他喜欢在工作室附近闲逛,随手捡到的落叶、树枝等都能成为他创作的灵感与素材,他遵从的是一种自然状态。 我还有一位热爱钓鱼的朋友吴海斌先生,他对扬州、泰州、盐城周边的水情鱼情了如指掌,哪几条野沟野塘有什么鱼,他都心知肚明。原来,他一生唯爱就是钓鱼。天理与准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一生是否能过得恣意且洒脱。吴先生说,他敬畏生态,更热爱自然。 生命更是值得敬畏的。 我在浙江大学培训时,听过谢伟院长的课,他给我们一帮学生讲了这么一个故事,记忆犹新。 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位男士在海边散步,注意到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 被困的小鱼尽管近在海边,也许有几百条,甚至几千条,然而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小鱼就会干涸而死。 这位男士突然发现海边有一个小男孩不停地从浅水洼里捡起小鱼,扔回大海。 男士禁不住走过去:“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 “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回地回答。 “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 “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捡起一条小鱼扔还大海。 这条小鱼是有生命的。生命本应崇高,灵魂本该高尚。这个故事所展现的是,我们的确很难对鱼的苦难感同身受,但请不要忘了在这个世界的语境中,任何生命都可能成为弱者或少数派,我们应该用实际行动尊重生命、敬畏世界。 生而为人,我们理应有所敬畏。拥有心存敬畏的生活观和世界观决定了我们对外在事物的看法及所采取的行动。 冯唐曾言,人间有三个空间都称作“房”,这三个空间都能悉心养性。 第一个空间是书房,也是心房。你可以在书房里高声朗读,无论是别人的诗还是自己的诗,无论是别人的文章还是自己的文章,声若金石般响亮。把心打开,把心放空。 第二个空间是山房,一个能够安心睡觉的地方。把自己累得半死,然后在山房里美美地睡一觉,一觉醒来万事皆空。 第三个空间是重症病房。这是什么意思呢?有机会可多到医院的病房,特别是重症病房看看。在那里,你会感到自己特别幸福。幸福到什么程度呢?幸福到你觉得自己能走着出去就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幸福到你能喝水、吃饭、睡觉、呼吸空气,能自由自在地溜达。当你看开了一切,就会真正明白究竟什么才是本源! 此刻,我清醒地告诉自己,每一段人生之路都会有不同的领悟和成长。做人做事不求尽如人意,但求问心无愧;只有把握分寸底线和懂得守护正道,才能无忧无虑地一路向前。 原来,我真正想要拥有的东西并不多。我只想守住生命中的三件宝:敬畏、知耻和自律。 书房内,一盏昏黄的灯光下,一切都显得是那么宁静。书桌上,摊开着的书页上,字迹在灯光下若隐若现,仿佛也是在享受着这份安然。一壶热茶静立其间,一团蒸汽正袅袅上升,恰好与窗外的绵绵细雨交织成一幅温馨唯美的画卷。 于是,我提笔写下了今晚的日记。
高新东,笔名凡夫高。江苏盐城人,研究生学历。中国散文学会会员。1990年7月参加工作,机关公务员。爱好读书、写作,喜欢音乐、书法,热衷旅游、体育。代表作有《又闻焦屑香》《老屋门前梨花开》《月儿又圆时》《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心中的小院》等。已出版著作有《光阴也长大》《秋色如春》《站在岸上赏月》《飞过一片时间的海》《心论语》《大丰叙事》等。
来源:人民作家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