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尺沟,是苏中里下河平原一个名不见经传、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村庄,是生我养我的家乡。打我记事起,贫瘠是她的代名词。谁料想,乡村振兴的浩荡春风给家乡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如今的八尺沟成了县里全域旅游的重要景点,八尺沟赏樱花吸引着游人们的眼球,成了异常火爆的“打卡地”。每到春天,特别是清明前后,有组团的,有自驾游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游人如织的场面常常爆屏。提及八尺沟的过往,在国家税务总局工作的乡贤何德军感触至深。记得2014年清明节,他携妻儿回乡扫墓,正好赶上下雨,村里的道路坑坑洼洼,泥泞不堪,脚陷在烂泥地里都难拔出来,每走几步,都要停下来喘口气,油菜花粉和着雨水,粘黏浸透衣衫,等到祭扫回来,早已精疲力歇。村庄环境又脏又乱,夏天蚊蝇滋生,村里没有一处公共厕所,全是旱厕茅坑。家乡的生活条件太差,乡亲们太难了。面对此情此景,何德军内心萌生了一定要为改变家乡贫穷的状况奉献游子的真情实意。于是他动员村里在扬州经商的许家林、张荣庆、张荣余、林玉友、邹华成、何德胜、何德荣、沈利明等八个村民商量,如何齐心协力,帮助村里改变生活环境。兄弟们承诺每人捐款10万元,很快用于改善村庄环境近100万元的捐助资金筹集到位。起先看到村里土地抛荒严重,让村干部忧心忡忡。大家集思广益,觉得把土地集中起来搞个生态樱花园,田里栽樱花树,樱花林下搞草莓、无花果种植,既能观赏,又不误农时。在外能人的想法正好与村党总支书记张明坚持生态发展的设想不谋而合。张明原先在镇里工作,2012年10月他临危受命担任村党总支书记。说实话,当时的八尺沟一无自然资源,二无资金积累,要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确实困难重重。上任后,他问计于民,到镇里,去市里多方认证探讨,最终确立了走生态加旅游的发展之路。如今有了乡贤们的捐助资金,张明因势利导,放大能人效应,村里一些小老板们你3万,他5万地掏钱购买樱花树苗,其他在外从事各行各业的村民也争先恐后地认购树苗,生态樱花园建设很快由图纸变成了现实。后来经过7、8年的滚动发展,八尺沟村迈开了改变村庄环境、提高收入水平、推进全面建设的步伐,架桥铺路,栽花种树,架设蔬菜大棚,引种经济作物,村容村貌日新月异。10公里长的樱花大道,村史馆、“三农”展馆和书画展馆呈现在村民们的面前,5条水泥硬质化的农村公路似一条条彩带把六个自然村紧紧地连结在一起。一到春天,八尺沟就被两万株盛开的樱花包裹着,如同陷入了粉红色的云海,美丽而动人。还有那曲径通幽的廊桥和四面通透的凉亭,置身其中,顿有进入世外桃源之感。“醉美春风里,樱花八尺沟”成了游人们了然于心、耳熟能详的广告语。2020年7月,张明离开了奋斗了8年的八尺沟村,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生态村庄建设的接力棒传递到了第二任书记王益鹏手中。王益鹏这位从部队大熔炉锤炼出来的年轻人,走马上任后,要做的大事就是创建泰州市特色田园乡村。创建田园乡村虽然有一定的基础,但面临着“有区位缺产品,有基础缺提升,有环境缺塑造,有要素缺挖掘”的不足。对此他绷紧生态保护红线不动摇,尊重自然地理格局和乡村禀赋特色,延续水、林、田、村自然格局。注重生态资源的保护,重塑水环境、绿化环境及公共活动场所,兴建起八尺沟村民大食堂,打造美好家园美景。三年努力,通过“理水、活田、赏樱”的村庄发展思路,打造集“水上观光,文化体验、田园休闲”于一体的特色生态水乡示范村,实现了“樱花漫漫,果香田园,枕水朴居,游韵人家”的美好愿景。2023年7月,八尺沟村迎来了第三任党总支书记赵润栋。赵润栋毕业后,在商海摔打,养成了不怕困难,敢于啃硬骨头的品格。他和他的团队接手的第一个工作任务就是投资385万元,建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赵润栋深知,前两任书记历时10年接续奋斗,累计投资1300万元,让曾经贫穷落后的八尺沟村成为声名远播的“樱花村”。如今,站在新的十年发展的起点上,“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他义无反顾,一往无前。不久,清明节来临了。他瞅准村里乡贤能人回乡扫墓的契机,由镇里出面召集6个自然村20多位在外乡贤,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乡贤恳谈会,要求大家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恳谈会的效果出人意料地好,乡贤们报效家乡的热情高涨,大家都能克服自身的困难,主动报清单领任务。短短半个月时间,村里创建特色乡村专用账户就收到在外游子捐款80万元。相信乡贤们的爱心传递似春潮涌动而绵延不断。乡贤们的举动,似不歇动力,激发、增添了赵润栋一班人建设家乡的信心和决心。特色田园、乡村旅游如火如荼,户外露营、太公广场、彩虹桥、大食堂、电商服务中心、村民大舞台、巷道整治、湖心岛等项目提档升级。“樱美果香溢,鲜约八尺沟”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呈现在人们面前!待到来年樱花盛开时,亲爱的朋友们,真诚邀请您到我的家乡八尺沟赏樱踏青,品味特色田园乡村的自然之美、生态之美,不见不散!许佳荣,笔名,海河人,男,1965年1月出生,江苏兴化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先后在《黄河文学》《百花》《奔流》《金山》《三角洲》及《新华日报》《华西都市报》《扬子晚报》《泰州晚报》等报刊上发表散文逾百篇。来源:中国散文学会
荐稿:沈培林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