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湖文史的集大成者 ——读许兆广、王学言主编的《建湖简史》 姜茂友
刚进新年,建湖县召开人代会和政协会,参加会议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每人发到一本新书——《建湖简史》,成了两会的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建湖简史》是政协建湖县委员会“十四五”规划重点扶持项目,由年逾八秩的许兆广和年过古稀的王学言两位境内资深治史学者担纲主编。全书主体分为三篇十五章,上篇为古代演绎史,中篇为近代求索史,下篇为现代复兴史,前有引言,后有附录。由江苏人民出版社2024年12月出版,全书16开本,517页,50余万字。 (一) 建湖作为一个古老的县域,其地方史料并不缺乏。与盐城共为一县时,有明万历、清乾隆、清光绪之《盐城县志》和《民国续修盐城县志》;分析为建湖县后,有1994年、2009年两版《建湖县志》,20世纪80年代建湖有半数乡镇编辑过乡镇志,2024年又出版了3本镇志,其他乡镇志也正在编辑出版中。教育志、体育志、水利志、卫生志、交通志、电力志、工会志等部门志书也相对齐全。县政协文史委还陆续编印过若干文史专辑。县政协还创办了建湖文史网,发表了海量关于建湖的文史资料。 过去的资料虽然不少,但是过于零散,很不方便阅读和运用。许兆广、王学言两位学者正是因为在涉史研究过程中,对此深有体会,所以他们有了动意,操刀主编了这本《建湖简史》。《建湖简史》成了建湖地方文史资料的集大成者,它从距今约7000-5000年前的史前时期开始,从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北洋政府时期、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一直写到2024年底,政治、社会、经济、地理、文化……无所不包,撷真撮要,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篇内设章,章内设节,节内设目,真正让读者一册有手,全县了然。 建湖,作为一个小县城,它的历史虽不及那些大都市波澜壮阔,却也承载着丰富的地域特色和人文故事。《建湖简史》,追溯了建湖先祖傍水而生、图存求变、改天换地的奋斗历程;记载了建湖儿女不甘屈辱、前赴后继、卫国保家的英雄史篇;展示了建湖人民不忘初心、力排干扰、逐梦奋进的辉煌业绩。 (二) 《建湖简史》是史料集大成,但绝非是资料文抄公。作者广阅史书,纵横捭阖,大胆取舍,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吸收了最新史学成果。 首先,关于建湖历史起源。2018年8月起,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对建湖芦沟镇大同铺古遗址展开为期五年的探查和发掘,确定该处为商周聚落遗址。遗址出土大量陶器、瓷器、石器、玉器、铜器、铁器、骨器以及动、植物标本。有些陶器来自中原地区,这就有力地说明,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建湖不但早已成陆,而且已有文化基础,且与中原地区有了经济文化交流。原历史文献对建湖地区的记载起于汉代,而大同铺遗址考古成果,把建湖的历史从秦汉推到商周,向前推进了一千多年。 其次,关于建湖人文溯源。2011年10月至2015年11月,南京博物院对位于东台、兴化两市交界处的蒋庄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一处良渚文化聚落,出土包括玉璧、玉琮等文物逾千件,表明新石器晚期即五六千年前建湖东部海滨地带已有人定居。20世纪70年代黄沙港水利工程在建湖上冈沙汪头工地上,曾出土独木棺一具,“刳木为棺”应是铁器普遍使用以前的事。这证明春秋以前,建湖先民已受中原先进文化影响。从遗址出土的文物看,已具有土著文化特点,出土文物中虽陶器居多,但对比中原地区的青铜器和陶器,已确有共同之处,表明此时建湖主体文化已融入中原文化体系。 再次,关于九龙口与古邗沟、大运河之间的关联。2023年底,南京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南京财经大学联合开展九龙口文脉探源,表明九龙口与大运河紧密联系,大运河前身古邗沟的东部重要节点九龙口水系,在中国古代交通体系中占据特殊地位。专家学者们的这项研究,还在持续中。 (三) 阅读《建湖简史》,我深刻体会到,历史不仅是过去的记载,更是对未来的启迪。建湖的历史告诉我们,每一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发展路径,而我们应当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建湖的未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建湖应当如何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把握机遇,实现从传统农业县向现代工业县的华丽转变,这正是《建湖简史》的现代意义。 阅读《建湖简史》方知,建湖的淮剧和杂技是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这些传统艺术如何得以传承和发展,这正是《建湖简史》给今人的思考。 阅读《建湖简史》方知,在建湖的历史长河中群星灿烂般的名人留下了永恒的印记,他们何以青史留名?他们是如何影响建湖的发展轨迹的?这正是《建湖简史》给今人的发问。 阅读《建湖简史》方知,建湖的农业发展史非常值得探索。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不仅体现了技术的进步,而且反映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这正是《建湖简史》给今人指明的路径。 阅读《建湖简史》,你一定会掩卷思考建湖的未来,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建湖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这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建湖的资源禀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这也正是《建湖简史》的初衷之一。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