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1955年我军大授衔中,曾经是新四军首长的大将有粟、黄、张等三位。鲜为人知的是,新四军中还有一位外籍军官,先于上面三位首长,在本国获授大将军衔。 先来看一张军史上著名的照片: 这是抗美援朝初期,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联合司令部(简称“联司”)主要首长合影,中朝双方各3人。彭老总任联司的司令员兼政委,与其并立于中间的是朝鲜统帅金同志,左一是来自朝方的联司副司令员金雄,此前系朝鲜第一军团的军团长。 无独有偶,笔者近日参观新四军纪念馆(盐城)的人物馆,在“国际战士”板块,在左上角看到一个模糊而熟悉的身影——王信虎(金雄),新四军3师8旅作训科长、22团参谋长,朝鲜庆尚北道人! 没错,这位战斗、生活在盐阜区多年的新四军首长,就是中朝联司第一任副司令员金雄!而纪念馆所用的模糊图片,显然是截自最上面的那张著名的合影。 坐落于盐城的新四军纪念馆是一座新四军史料全馆,收藏海量的将帅图片资料,却似乎未能找到一张王信虎(金雄)参谋长的清晰图片,或者说第二张图片,令人讶异。这也从侧面折射出这位铁军将领、朝军元老的异常。 新四年三师八旅兼盐阜军(分)区是一支能征善战的威武之师,三任旅长都是身经百战的赫赫名将,王信虎(金雄)作为旅部作训科长、22团参谋长,必然与他们有较深的战友情谊。 王信虎(朝鲜名金雄),1914年出生于朝鲜庆尚北道。30年代初,与一批流亡爱国青年一起来到中国,先后在沈阳、天津等地谋生,1933年9月考入了南京中央军官学校(前身为黄埔军校),在第十期步兵班学习。 当时,因为顾忌日本干涉,军校里的朝鲜学员不能公开身份,纷纷改为比较中国化的姓名,金雄改名为王信虎。从此,这个中国名字伴随他十余年之久。 与金雄同班的还有两位朝鲜籍同学,一位是“朝鲜义勇团”团员崔仁(化名王子仁),另一位是来自上海流亡“大韩民国政府”的崔德新。 1936年,军校生活结束,3位朝鲜学员各奔前程。金雄通过在军校结识的地下党同学介绍,秘密前往中国西北的延安。 到延安不久,金雄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这是他第二次进军校。因在南京的学习训练奠定了基础,金雄在抗大很快显露出专业水平,成为学员中的佼佼者。1938年春毕业后,金雄留校任军事教员。1939年,抗大总校迁往晋东南,直接为前线培养高级军事政治人才。又因汾河涨水,转道晋察冀,于1940年2月来到武乡县蟠龙镇。金雄也跟随总校来到武乡。 1940年7月,金雄作为军事教员随八路军第二纵队南下华中,分配到第二纵队司令部队列科。此时抗战形势急剧变化,金雄在第二纵队不到一月,就奉命编入八路军第五纵队,东渡运河、废黄河,打退日伪军和顽军的多次进攻,开辟淮海、盐阜抗日根据地。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八路军五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金雄担任三师敌工科干部,侦察、审俘、破译,开始了在盐阜区敌后抗战的新征程。 不久,金雄改任新四军三师八旅作训科副科长、科长。 其时,华中境内新四军各部中的朝鲜籍战士日益增多,仅在新四军三师和苏北根据地工作的朝鲜抗日志士就有金雄(王信虎)、金锡润、李成镐、卢希弼、李曰溶、安国柱、李德武、金安文、崔数健等多人。 1942年5月,在新四军首长的促成下,金雄(王信虎)与李成镐等同胞一起,在阜宁一厝农户茅屋中,建立了朝鲜青年联合会苏北分会。苏北分会的成立,标志着在苏北敌后增添了一支新生的国际抗日队伍,朝鲜人民的抗日斗争也从此掀开了新的一页。1942年6月1日,《盐阜报》全文刊登了陈、饶二位首长的贺信。 1942年8月,朝鲜青年联合会改组为朝鲜独立同盟,他自动转为独立同盟的成员。金雄改任抗大五分校教育长后,同时分管外籍学员队(主要是朝鲜人)。他把抗大总校的教学经验运用到五分校的实践中,还翻译了日军的《步兵射击教程》,作为抗大教材。 1943年,金雄调任三师8旅22团参谋长,参与组织指挥多场战斗。22团以敢战善战、勇猛顽强著称。在单家港之战中,22团痛歼日伪扫荡部队,击毙日军267人、伪军80余人,22团牺牲23人,创造了敌我伤亡15∶1的辉煌战绩,系盐阜地区以最小代价歼灭日军最多的一次重大胜利。副团长童世明头部中弹,倒在战场上。在合德之战中,22团突过护城河和耦耕河,夺取南圩们碉堡,攻占了伪警察局,拿下了四丈河边的敌炮楼,直插敌据点。团长陈发鸿亲临一线指挥战斗,不幸中弹殉国。 日本投降后,三师主力开赴东北。朝鲜独立同盟和朝鲜义勇军也进入东北,其第一支队初期仅有60余名干部,1945年底,由通化、柳河、清原3个朝鲜族中队和集安、桓仁2个朝鲜族大队合编为朝鲜义勇军南满第一支队,。1946年2月16日,该支队易名为李红光支队,任命金雄为司令员,崔仁为副司令员。 李红光支队成立后,即在通化一带担任保卫地方和剿匪任务,不到半年的时间,匪患已经全部肃清,金雄率领该支队主要在南满进行独立作战。 由于朝鲜人民军建设急需军事干部, 1947年夏天,金雄奉命踏上回国旅程,1948年2月任朝军总参谋部训练局长,授少将。1950年6月,金雄被任命为第一军团的军团长,中将军衔,率精锐部队参加朝鲜半岛统一战争。 志愿军人朝作战之初,中朝军队互不相识,作战中又不协调,经常造成矛盾和误会。双方遂决定建立中朝联合司令部(联司),金雄出任联合司令部副司令员,同时也是人民军前线司令官。此后的近两年时间里,金雄继续指挥人民军和志愿军密切配合,并肩作战。 1953年2月,金雄因战功晋升为大将,出任民族保卫省副相。 1956年3月,金雄大将曾率朝鲜人民军代表团访华,负责接待的领导有新四军三师和八旅的老首长张将军。老战友久别重逢,自有一番感概。然而,世易时移,半岛国内局势发生复杂变化,这一次相聚竟成永别。 金雄回朝不久即销声匿迹,有说遭到暗杀,伤重身亡,但无从考证,以至连一张照片也难寻找。但是,盐城人民没有忘记这位抗日英雄,在新四军纪念馆“人物馆”中予以醒目展陈,使其英名不致在历史长河中湮没无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