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一篇老新闻,了解一段发生在盐城,又湮没于岁月深处的轶事
十三万多斤的鲸鱼 作者 王珏 王洪舟 倪桂霞
三月九日,滨海县东尖乡农民施家轩,在海滩上发现一条死了的大鱼,估计体重十三万多斤,五丈多长,五尺多高,口有长须,黑色无鳞,嘴骨撑开来,三个人可以并排进出。鱼肉有二尺多厚。
据初步考查,这鱼叫长须鲸鱼,属于海兽一类,随着潮汛游来海滩,落潮后脱水而死。这条大鱼的骨架在合德经过短期展览后,还将运往江苏省博物馆保存,现路经盐城,正组织展览。
(载1957年3月28日盐阜大众报一版) 一直以来,我对巨型动物都非常好奇,但有机会,必定要去一饱眼福。而在盐城境内,能够看到的“巨无霸”,只有体量庞大的鲸鱼骨骼及其化石了。 ▲在中国黄海湿地博物馆内,展陈着一具抹香鲸的骨架,系2012年搁浅于新滩盐场附近海滩的4头抹香鲸之一,当时的媒体报道,每头约30吨重!其骨骼之大,由图中的一根肋骨可见一斑。 ▲ 在盐都博物馆入门处,陈列着3块硕大无朋的巨鲸肋骨和脊椎骨。此鲸骨(化石或亚化石)具体在盐城何处、何时出土、属于哪种鲸类,均未见说明。
▲ 2019年7月17日上午,盐都区大冈镇吴港村村民尹同中,在自家承包的鱼塘里,发现一块浮着的“石头”(上图)。经中国海盐博物馆专家鉴定,为距今6000~11700年的一头成年或老年鲸的脊椎骨亚化石。
回到文首,1957年3月9日出现在滨海县滩头的巨型长须鲸有13万多斤,即65吨多!远超2012年搁浅的抹香鲸!不过,两者搁浅时间都在3月,地点也非常接近,可以说是同一地区。两个巧合,值得专业人士参考研究。
限于当时的条件,没能留下照片,但这篇短新闻写得非常形象生动——“五丈多长,五尺多高,口有长须,黑色无鳞,嘴骨撑开来,三个人可以并排进出。鱼肉有二尺多厚。”读来有栩栩如生之感。
搁浅的长须鲸。网上资料图,与本文无关。
无独有偶,在1970年左右,上冈中学(建湖)的师生们,在镇上的一处河塘边,也发现了一具长须鲸的骨骼亚化石,当地人一度惊为“龙骨”。
由此可见,盐城沿海自古就有巨鲸搁浅的现象,今后要是再发现巨鲸化石,或冲滩搁浅,也不要太奇怪。
最后,有两个小问题,一是,滨海县东尖乡是今天的哪个乡镇?二是,这头长须鲸的骨架现在何处?当年看过展览的朋友不妨冒个泡。
【小知识】长须鲸是仅次于蓝鲸的第二大鲸类,最大体重可达110吨。喷气孔有两个,位于眼睛前面一点的背中线上。寿命可达85至90年。
来源:盐渎杂谭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