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86年前,1937年6月3日至4 日,在国民政.府中.央文化事业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张道藩的主持下,专门就“表彰民族英雄”的议案予以研究。经过长时间的反复研讨,最后认定40人为民族英雄:
秦汉:秦始皇、蒙恬、汉武帝、霍去病、张骞、苏武、马援、窦宪、班超; 三国两晋南北朝:诸葛亮、谢玄; 唐朝:唐太宗、李靖、李勣、刘仁轨、王玄策、郭子仪、李光弼; 宋朝: 宗泽、韩世忠、岳飞、文天祥、陆秀夫; 辽朝:耶律太后; 元朝:元太祖、拔都; 明朝:明太祖、郑和、唐顺之、俞大猷、戚继光、宋应昌、熊廷弼、袁崇焕、孙承宗、史可法、秦良玉(女)、郑成功; 清朝:左宗棠、冯子材。
通告称:“中.央文化事业计划委员会,以我国历史久远,代有特起人物,故表而出之,藉作人群楷模,增强民族自信力,遂有此次表彰民族英雄的决定出台。”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民族英雄”是这样解释的:捍卫本民族的独立、自由和利益,在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中表现无比英勇的人。 不过,民族英雄的内涵与时俱进,一般是指维护国家领土、领海、领空主权完整,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人民利益及民族尊严,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和作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 比照这一定义,上图名单中的一些人便有些名不副实了。如元太祖(蒙古人,成吉思汗铁木真)、拔都(铁木真之孙,术赤之子,钦察汗国创立者)。
然而,这份名单中的绝大多数人是无愧于“民族英雄”这一称号的,他们为国为民奋不顾身,立功立德,光昭史册。“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特别是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英雄们毅然挺身而出,生死以之,名单中的宋朝5人皆是如此。 这当中,就有盐城杰出先贤陆秀夫!
陆秀夫的大名,在盐城早已妇孺皆知。但是,对他的身后事,史书语焉不详,乡人传流不多。 乾隆《淮安府志》记载:“元兵破厓山,度不得脱,乃仗剑驱妻子入海,即负帝入海死。”另据《陆秀夫史实研述》介绍,陆公计有五子,即:陆繇(赵氏出)、七郎、八郎、九郎(倪氏出)、陆钊(蔡氏出);一女,名不详。 在大宋王朝最后的时刻,随同陆公一起殉国的,是他几个儿子中的八郎和九郎,均未到十岁,与宋末帝赵昺年龄相仿。陆公的长子陆繇,字从善,号存祀。在陆公殉国时,他因滞留潮州而幸存。
陆繇“娶妻周氏(周裕之女),生子海、道。继配薛氏,生子陆浩。海名孟良,字四乙,幼居潮州。及长,因先世在盐城,(陆孟良)遂率妻子泛海来归,生子明辅、明四、明五。孟良夫妇殁后,合葬于盐城冈门镇(今龙冈镇)北三茅观之西侧,以下枝叶繁茂。” 由此可见,今日盐城的陆秀夫后人,为其长子陆繇一脉,但陆繇之后却不止盐城一地。 陆秀夫五子陆钊,字二思,仙游蔡荔娘生。钊,乃杨太后赐名,含戮灭金元之义。陆钊长大后,元朝的宣抚使访之,劝其请授官爵,不从,后更诫子孙不得仕元。 至明太祖洪武十二年(1379),陆公殉国百年之际,陆钊的元孙陆昭,获授御史,后擢户部主事,上疏乞封陆公衣冠冢(在莆田嵩山,系蔡氏夫人为陆公所作之招魂葬)及蔡氏夫人墓,又奉旨给假回盐城陆公故里焚黄(纸钱)祭祖。 忠良有后,于民间而言,乃最可欣慰者!陆公后裔,自元、明、清以降七百多年来,散居于闽粤及盐城故里,族群繁衍,且科名仕宦不绝。
来源:盐渎杂谭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