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上半叶,北洋政府最高层,如黎元洪氏,曾给盐城人题过牌坊对联并流传至今;南京政府某些名人,也曾有书法作品在文博单位展陈。国人最熟悉的老蒋,虽然久居顶层,且题词泛滥,但为盐城的亲笔题字,却非常罕见。 ▲ 这是笔者新近看到的一幅,系老蒋为“盐城耆年大会”所题行书:“海滨耆老会,天上寿星明。”落款为其本名,并钤了印。虽系本城印刷作品,却也难得一见。 ▲ 题词出自1935年端午节期间印刷出版的《盐城耆年大会同寿录》。 杨庚(1885—1974),盐城(建湖)上冈人。3年后的1938年春,日寇犯盐,杨为江苏省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兼保安司令,参与实施了颇有争议的“焦土政策”,后内疚辞职。解放后,曾获聘北京文史馆馆员。 ▲ 盐城耆年大会,系杨西澂先生等人发起,于1935年初举行,旨在倡导尊老敬老、延年益寿,邀请境内高龄寿星参会,并在会后出版了纪念册《同寿录》。 ▲ 目录中有老蒋题字。还有当时驻盐的五十七师师长阮肇昌的题字,等等。 ▲ 同时刊登了时年94岁耆老杨梦驹先生的一首七律,前四句为:“报国无才唤奈何,期颐将近恨蹉跎。厓山同里知交少,泮水重游感慨多……”尽显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 前面还有驻城官员施念远的诗,记录当时盛况,以及81岁的文化名人吴东园老先生的祝词。时间流过89年,今人或可从字里行间一窥盐城唯一一次耆年大会的场景。 多说几句: 1927年— 1937年,是传说中的“黄金十年”。虽然战乱不止,天灾时有,且经济、科技、文化建设进展缓慢,后来又被日寇侵略打断,但客观来讲,多数地区还是获得了短暂的喘息机会。 彼时的盐城老三县也不例外,还有首次沿海大开发的背景,一些大政要和大绅商终于关注到了盐城。此时举办耆年会,倡导孝老敬亲、延年益寿,可说顺理成章。而当时的政界大佬又有到处题字的风气,盐城举办耆年会,题几个字锦上添花,何乐而不为呢! 只是,民间聚会,官方捧场,没有就民生建设提出任何施政举措,彼时的老蒋及地方长官们还是浅薄了一点。 (图片来自孔夫子旧书网,侵删。) 来源:盐渎杂谭
编辑:言剑、行一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