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几位朋友向我倾诉郁闷,都是因为难以实现自己的心理期望值而导致,很沮丧,很疲惫。
一位朋友蒙过冤,事实早已清楚,多年申诉却没有取得进展,整天闷闷不乐,已郁积成病,向我寻求解法。我知道与他有着共同郁闷的人不在少数,可是法官检察官们满不在乎的一粒火山灰,偏偏落到你头上,咋办?他的苦难别人无法感同身受,病了、垮了、甚至死了,谁关注一个扭曲公权之人眼中渺小的生命存在与否?变更不了现实,不得不苟且偷生。活着,不断付出努力,或许有心愿得偿的一天。 一位朋友告诉我,与一家公司多年的合作,从未有过分歧,突然被终止了,不理解。我帮他分析,无非是性价比与人和上出了状况。若不是对方可以赚得更多,或对方要照顾感情更深的合作者,何故如此?生意毕竟是生意,不是生死合同,一方做加法就会有一方要做减法。 一位朋友说,现在很多害人的贪官恶吏落马了,他举报的问题官员依然活得很好。我笑言,所有的执念不仅要法律支撑,证据支撑,还要气候与人和的消长,且以平静的心态耐心等吧,你坦荡荡的活着说不定听到别人落马或跳楼的消息……
世象变幻无穷,健康地活着是嬴家必备的基础,然后既不颓废,又要随遇而安。凡人生活于社会,哪个没有形形色色的欲望?不少人误以为利我因素的出现,实现欲望的心理更加强烈。互联网时代,信息透明化给人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容易使人以别人偶然的成功作为范例蒙蔽智慧的双眼,搅糊理性的脑袋,嗟叹自己追求目标受挫的不幸,更加容易产生种种抱怨,给自己的心灵增添了不可承受之重,活得很苦,很累!其实,谁能否认当下是史上物质最充裕、公平正义被提到最高度的年代?! 人非圣人,谁没有闹心发懵的时候?我最信奉的古人是道家始祖李老聃。老子曾给活得不如意而郁闷的儒教的始作俑者孔家老二指教说,“从同质的一面去看,物我、是非、生死、昼夜、福祸……都没什么区别。所有东西分不出一个高低贵贱,你就不会因为得到什么而高兴,也不会因为失去什么而沮丧。这时候,人的心中就会如同古井一般,不起波澜,自得其乐。”孔子不理解,万事万物各有其质,怎么能看作是一样的东西呢?老子说,用眼看当然完全不同,但如果你试着用心去看呢? 关于老子的观点,《庄子·达生》中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书中记载:“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惛。”大意是人在赌博时,如果用砖瓦等便宜的东西作为赌注,心里很轻松,因此常能巧中。而以腰上的佩饰为赌,就会患得患失,生怕自己输掉。当以黄金为赌注的时候,因金价昂贵,得失心已经被抬到了最高处,心中便慌乱无主,屡屡出现昏招,甚至有可能输得一败涂地。可见,所谓的荣辱输赢,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心态。你把东西分出三六九等,就会因为得不到最好的而懊恼;你把境遇归为或福或祸,就会因为不如愿,而陷入怨恨。
有一句话说得好:“心在平处,生命的质量才在高处。”或成或败,皆是人生常态。别奢求完满,别惧怕失去。以平常心对无常事,哪怕外界风浪再大,你也能在岁月的长河里,闲庭信步,慢看生活的云卷云舒。
在生活的重重焦虑与无奈中挣扎的人们,不要批判我消极遁世。战斗着,要有策略;追求着,要选对路径。只要方向不错,拥堵也是最近的路。 作者:仓中青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