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海棠花带着婉约的诗意,从《诗经》中一路走来,在秦歌汉赋、唐诗宋词的美学中,姗姗地散着步。一树花开,海棠满天,人间失色,给人以惊艳。
即便海棠花睡着了,也别有一番韵致,一如贵妃醉酒,幽姿淑态,唐明皇曾将熟睡的杨玉环比作春睡的海棠,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美。
《诗经·国风·卫风》:“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中的木瓜、木桃、木李,便是海棠类植物。
春似酒杯浓,醉得海棠无力。海棠花,花中贵妃,朵朵鲜妍。曼妙的身姿,娇美的容颜,高贵的气质,醉了多少红尘过客,定格成记忆中的永恒。
海棠花集梅的孤傲、兰的清幽、竹的谦逊、菊的淡雅于一身。海棠花在大自然中流动,似水在呢喃,韶光一瞬,便成流水;似风在歌唱,叹浮华惜芳菲,留无计,惟有海棠花尽醉。
有情木瓜含春泪,无力棠花卧晓枝。海棠花有着林黛玉的清高、王昭君的美貌、奥黛丽·赫本的典雅、杨贵妃的高贵、貂蝉的惊鸿宛转。惆怅过江迟一夕,晓风吹尽海棠花。
海棠著雨胭脂湿,含羞妩媚醉了谁?海棠花嫩黄的花蕊,点缀在重叠的粉红色花瓣中间,芳姿绰约,温婉动人。让无数浪迹天涯的游子为之倾倒、为之陶醉。
品味海棠花绽放的花蕊,细细的色泽由奶黄变成粉红,似乎嗅到了海棠花散发出来的缕缕幽香,正如灵魂深处的暗香,只有灵性的人,才能感受得到那高雅贤淑的淡淡清香。
我家老屋偌大的庭院内,也有一株西府海棠,只有一株海棠,似沧海之一粟,是我亲手植下,多年来生长得如此郁郁葱葱、如此花团锦簇。
海棠的叶如翡翠,晶莹润泽。每年四月,含苞待放,浑圆的花蕾,红艳似少女脸颊上的点点胭脂,娇艳欲滴,静雅端庄。南宋理学家刘子翚《海棠花》中有佳句:“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烟脂画不成。”不就是这枝西府海棠的写照么。
二
“国艳”海棠与“豆蔻的眼睛”樱桃,本是一对青梅竹马“束发而就大学”娉娉袅袅的少年夫妻。褪尽东风满面妆,可怜蝶粉与蜂狂。有着十分迷人身段、婀娜多姿容貌、天真无邪的伉俪啊,自今意思和谁说,一片春心付海棠。
海棠在大地上生长了多少年?千年?抑或万年?谁也不知道。海棠的线条、气韵,就像飞翔的语言,启蒙了春天;绝世的舞姿是它的风骨,风骨更是骨力、骨法的集成,百花丛中的独一无二。
海棠有四品:西府海棠,垂丝海棠,木瓜海棠和贴梗海棠。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衍生出海棠花永远的传奇,人们把“海棠四品”称之为“花中神仙”。给人类带来无数异质的美丽。
谷雨后的海棠花,宛如出浴的美人,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直到淡红的花团消逝在黄昏,留下一片淡淡的白色。力所能及地播种着一种良知与美德,即使微不足道,也为大地繁殖了生机。
红色的海棠,花开似锦,清丽地摇曳着万种风情,皓腕凝脂。微风吹拂,宛如青衣,舞动着婀娜的倩影。海棠花是灵魂的舞者,摄人心魄,令涉世未深的游子魂牵梦萦。
白色的海棠,花瓣洁白如玉,恬静淡雅,纯美、高贵而寂寞。薛宝钗在《咏白海棠》诗中写下“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林黛玉在《咏白海棠》抒发了纯美的爱情:“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淡然从容、内敛含蓄。
音乐创作人代岳东一曲《海棠花开》,望着花瓣飘落下来/在我手掌心盛开/怀揣一春天的等待/才与你相遇人海/转眼又见海棠花开/你说明年还会来/怎奈美景它不常在/总太晚才明白/我在静静地等待……可谓却共海棠花有约,数年留滞不归人。
代岳东的《海棠花开》醇厚、情深,尤如沁人心脾的海棠花儿深情的歌词,悠婉的旋律,瞬间触动内心的柔软。是歌声在替海棠花诉说着相思之苦吧?那点点的胭脂泪?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却道海棠依旧。
三
海棠花片的线条和色彩,构成思乡海棠的一个部分。海棠花每年清明相约来到人间,给祭扫先人的后世晚辈带去问候、带去温情、带去祝福,并让花语长成万千格言:睹物思人,惆怅似含情。不禁感慨万千。
谷雨,百花盛开的季节,海棠花浩浩荡荡地来到人间。春雨绵绵中的海棠花,花瓣儿凝聚着晶莹剔透的水珠。海棠疏雨,一抹嫣红,分外娇媚,无论怎么看,都有着一种超凡脱俗的美。
海棠花别名梨花海棠,海棠无香,似乎有不真实之感觉。海棠山下等唐僧,无香胜似香。传说海棠因暗恋梦中的情郎,怕被人闻出花的心事,不得已抹去了香味,那是海棠花的委屈。张爱玲曾言,人生有三大恨事: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
在柔和月色的沐浴下,淡淡月光下的海棠春色,泛着绮丽的光泽,柔曼婆娑,垂英袅娜,情深似海,我一心一意地仰望着月下的海棠花,一些朦胧的花影泛上心头。
出生于苏州的明朝著名画家、风流才子唐伯虎,依据海棠典故,画了一幅《海棠美人图》,民国大千居士张正权则画了一幅《海棠春睡图》。然,无论何种丹青妙笔,也描摹不出海棠花的神韵。
枝间新绿一重重,海棠花是美学的,海棠花不仅仅是物理的存在。它是大自然生命的符号与情感的载体,海棠在绵绵细雨中组织起它的责任;而海棠花的图象,决定了它是审美客体的标本。
小蕾深浅数点红,海棠花本身的美学意蕴,承载着大自然的审美意识,四海应无蜀海棠,一时开处一城香。海棠花挣脱了传统赏花的拘囿,海棠花的生命由海棠自己作主,它不断地从美学向哲学延伸。
蜀中名品海棠花,被誉为“花中神仙”。海棠有海棠的嗜好,从不知疲惫和琐碎,海棠的每一片花瓣儿,就是一个五线的音符,仿佛铮铮琴音,悦耳动听,扣人心弦。这是一曲长在人心的记忆、一根会生根发芽的琴弦。
四
汉代海棠已入皇宫内苑,《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修建林苑,群臣敬献珍贵花卉给西汉第七帝刘彻。众多名贵花卉中有四株海棠,这位下过《罪己诏》的皇帝非常喜爱,便种植在林苑之中。
西晋开国元勋石苞第六子、文学家石崇,亦常喜爱海棠,在洛阳的金谷园手植了许多海棠,只是海棠花大多没有花香,面对盛开的海棠花十分遗憾,甚至叹道:“汝若能香,当以金屋贮汝。”
北宋海内名僧、筠州人释惠洪著《冷斋夜话》,文载唐明皇登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待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日:“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海棠春睡”的典故,由此而来。
宋代研究海棠的书籍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是《海棠记》和《海棠谱》,宋太宗、宋真宗、宋光宗等皇帝,对海棠花情有独钟,留下无数题颂海棠的诗篇,称海棠有“百花之尊”风范。
说起元大都遗址公园“海棠花溪”,名贯京城的“海棠花溪”景囿,佐证了对海棠的敏感性情,何等的稔熟与掌故。东西全长1.1公里、足足扎进2000多株海棠构筑的花林,惟实称得上京城盛栽海棠的独有之地。
最出名的还是京城内的报国寺和韦公祠,“凤城西南报国寺,海棠双树芷幽邃”,皇家园林颐和园和皇宫御花园,海棠称有“花潮”美誉。每逢春天来临,上千株花繁叶茂的西府海棠,几乎能遮蔽阳光。
四月的京城,春和景明,宋庆龄故居内两枝近300年历史的西府海棠,每年清明迎着春风绽放,花期仅短短一周。海棠含糖类、多种维生素及有机酸,补充人体细胞内液,生津止渴,提高机体免疫力。宋庆龄常制作海棠花酱送人品尝,邀友人赏花。美国援华医生马海德夫妇,曾围坐在这两枝海棠下,和宋庆龄一起赏花饮宴。
中南海西花厅周恩来故居,总理亲植的10余枝海棠,气韵迷离岁岁占春风,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邓颖超见花思人,写下缠绵如丝的《海棠花祭》:果实味美,又甜又酸,开白花的结红海棠,开红花的结黄海棠,果实累累,挂满枝头……
盐城“中华海棠园”,那是明晃晃的一片春心,情深付海棠。海棠园内拥有122种海棠花,红艳似火的木瓜海棠、温柔绽放的西府海棠、优雅纯洁的垂丝海棠……15万株海棠树,是全国规模最大、品种最全、观赏期最长的海棠园。
春尽,春意未尽;春暮,春花事了,美好从不凋零。上海市延安实验初级中学,迎来一年一度的“海棠节”,把独特的校园浪漫与激情演绎得无与伦比。“海棠节”是行走的歌谣,唤醒着孩子们稚嫩的心灵。
海棠虽好,西川的子美,却未留下一首海棠诗。盛唐自号少陵野老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一生写下千余首不朽的诗作,为何不写海棠诗呢?那怕是一首。原来杜甫的母亲就叫海棠,古人为先慈讳,杜工部更不能犯讳忌。
五
相传,很早以前,河北涞水百里峡望京坨山麓深山老林,住着父女二人,父亲叫马三河,女儿叫海棠。父女俩以打猎为生,相依为命。一天,年方二八的海棠姑娘,随父打猎,忽见一只恶虎张着血盆大口,带着呼呼风声向马三河扑来。海棠姑娘为救父亲,挺身与虎相拼,难耐身单力薄,倒在恶爪之下。
在望京坨山上砍柴、放羊、采药的乡亲们闻讯赶来,打跑了恶虎,把海棠姑娘从虎口中救下。海棠姑娘抬回村时,一条长17.5公里的沟峪滴满了鲜血,洒下的鲜血,翠壁兀立,丛峦万仞间,开满了火红的山花。
为怀念舍身救父的海棠,山里人将此花命名为“海棠花”;这条沟峪,也改名叫“海棠峪”。令人望而生畏、直插云天的海棠峪,如今,满峪遍生的海棠花,清雅迷人地呈现在眼前,陶醉油然被海棠女舍身救父的壮举所感染。
还有一种传说,玉皇大帝的花园住着玉女花神,玉女觉得嫦娥仙女貌美温柔,找嫦娥做伴。一次去广寒宫,玉女见到从未见过的一种仙花,红色的花蕾,淡红色的花瓣,花枝上长满椭圆形黄色的果实,散发出浓郁的香气。
被仙花深深吸引的玉女,心想玉帝的御花园什么花都有,唯独没有这么稀奇的仙花,求嫦娥赠她一盆栽在御花园。嫦娥说这是如来佛祖给王母娘娘的寿礼,因耐寒才种在广寒宫。在玉女再三请求下,嫦娥答应了玉女。
玉女刚出广寒宫,一头撞见王母娘娘。王母娘娘见她手中捧着的仙花,顿时勃然大怒,怒斥嫦娥,拿起玉兔一旁的石杵,将玉女和她手中仙花,一起打下了凡间。盆花落到凡尘老汉家的花园中。
老汉看见仙花从天而降,忙叫来貌美如花、名叫海棠的女儿:“海棠,海棠!”海棠见父亲手中捧着一盆花,高兴地问:“爹爹,这花叫海棠?”老汉未见过这种花,干脆叫此花为“海棠花”。
海棠花到了人间,香魂却随风飘去,从此天香消尽。冰心先生曾在《一日的春光》中设问:东坡恨海棠无香,我却以为若是香得不妙,宁可无香。既然出自苏轼的《海棠》,但《海棠》中并没有提到任何有关无香的字眼,为什么?“香”字怎么理解?
六
北宋元丰三年(1080)三月,倒霉的东坡居士,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公务之余,闲步来到定慧院之东,丛芜杂乱的竹林间,顿觉一株海棠“嫣然一笑竹篱间”,一时群芳失色,桃李粗俗。
痴爱海棠的东坡先生,因“乌台诗案”挨了板子,从此噤若寒蝉,但他没有服气,更没有灵魂出窍。在黄州定慧院他写下《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海棠》今译:袅袅的东风,轻拂海棠,暖意融融,泛出华美光泽,春色更浓。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照不到海棠花。担心夜深天色太黑,花儿像人一样睡去,遂点燃蜡烛,照亮海棠的美丽的姿容,使海棠打起精神。
《海棠》记录了东坡先生精神探索的历程,涵盖了更丰富的心理内容和美学意蕴。海棠花别名梨花海棠、断肠花、相思红、思乡草,东坡先生给它另取雅号“胭脂雪”。海棠花就像雪上搽了胭脂那样的美丽,富有诗意情调的花名,深藏不凡的意境。
纵横恣肆的苏轼,想起了家乡眉山的春天,海棠一树花开,呼朋唤友,树下一壶茶、一张琴,花下醉饮,多好。1085年的春天,应宜兴进士蒋之奇邀,苏仙扛着一朵风流的“东坡海棠”,风尘仆仆浪迹江南,最后定格在宜兴永定里一条弯曲的田埂里。
牡丹与唐代有融合感,而海棠花可以各自契合宋、元、明、清。有“东坡海棠”的春天,格外迷人。春雨如油,微雨斑斑,晕湿海棠,渐觉燕脂红褪。玉软酴酥,扶不起、晚妆慵整。西蜀杜郎,东坡苏老,道也道应难尽。
垂丝海棠,椭圆形的叶片,玫瑰色的花蕊,花朵弯曲下垂,宛如一位秀发飘飘的美女,典雅娉婷。扑面而来的“东坡海棠”,更是飘溢着氤氲之息。我也是不经意一个踉跄,跌入了“东坡海棠”的眼眸深处,把天地都收入了海棠的花蕊。
东坡先生爱的其实不一定是物理的海棠,春天璀璨明艳一树花开,这是东坡对春天、对人生、对爱的内心投影吧。胸中襞积千般事,到得相逢一语无。觊觎海棠无香,恰似东坡一生仕途坎坷,大起大落。
人事如此,海棠更如此。落英一片一片残红满地都是。孰不然,最终只能落得像南宋辛派词人重要代表、福建莆田人刘克庄一样,看到了最美,心中留下的伤烙得最深,哭也是要有资本的,连哭也是哭不得,泪实在太昂贵,注定的宿命,想绕也绕不开。
我有些怅然地抬起头,正与从枝头凋零的海棠花面面相觑,心赫然痛得有些承受不住,那残败的海棠花儿,却生硬而顽固地揿在脑中,像等待救助的一个希望。然而我什么也做不了,
冥冥中如同东坡先生一样,担心着“只恐夜深花睡去”。
……
如今,宜兴和桥镇闸口村花园头,著名的“东坡海棠园”,园内百花繁茂,独有一枝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亲手所植的西府海棠,已越过900多年历史。当一个人熬到没有电话、没有聚会、没有社交,一直熬到七老八十,不是一件易事。越过900多年的“东坡海棠”啊,这世间的沧桑!
美籍华人邵品剡博士回国探亲讲学,在“东坡海棠园”题“天远倍思亲”,勒石于园中,并建两间堂屋,内悬挂“天远堂”“海棠无恙”牌匾挂在中堂。让游园的人们,领略生机格外盎然的海棠风采。
嘞,海棠无恙,好一个苏东坡!
2024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