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大老虎仇和,是个有故事的人。
他在2015年3月,官宣落马。话说那个3月15日,当年的全国两会闭幕之日。午后刚过,一个重磅消息不胫而走:
仇和落马了。
要知道,仇和是全程参加了当年全国两会的。这才有了“散会之后,仇和请留下”的笑谈。
仇和落马时,我还没有智能手机。只从电脑端看了一些新闻。而且我的关注点,还没有涉及到廉洁文化这一块。
自然,也没写过有关仇和的文字。
但我对仇和,是不陌生的。
早就知道,他是江苏的“明星官员”。在主政过的宿迁市,动静很大。当然,争议也不小。
但看他从宿迁升副省级,又从江苏去了云南,还当了省会城市昆明的主官,就觉得,一方面他是个能吏,在哪里都能“搅动一池春水”;另一方面,很难把他跟贪官挂上钩。
这是因为,“明星官员”总是容易成为大众注目的对象。由注目而凝视,他的一切都会在大众视野中呈现出来。
如果他有不检点之处,之行,那他就等于把自己的“把柄”交给别人了。
仇和,那是何等样的官。他怎么会犯这般低级错误。
这几日刷手机,从环球人物公众号等媒体上,看到跟仇和有关的旧闻若干。有几个印象。
比如他最后落得那样的被查、领刑的结局,等于是活该。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更没有无缘无故的贪官落马。
像仇和,小时候他能念书求学,都是“牺牲”了三个姐姐求学的机会的人,最后变成贪得无厌的贪官,不就是非典型意义上的活该嘛。
比如仇和很早就很“狂”。或者说,“狂”,一直是仇和为官的底色。
主政沭阳时,仇和的“狂”,就表露无疑。而彼时的拆迁,同样是仇和话题中绕不开的。
有几个当时的顺口溜,可见一斑。
一个是:
仇和望一望, 拆到南关荡; 仇和手一挥, 拆到沂河堆。
另一个是:
拆了你别哭, 没拆你别笑, 那是仇和没看到
说是仇和落马后,这些顺口溜,还在当地人的记忆中流传。
这是什么呢?我想这就是一个人的“狂”,一个官员的“狂”。
狂妄至极。
人生在世,或身在官场,都不能跟“狂”挨边。至少,在一般意义上,“狂”,不是人的好品质,更不是官员的好品质。
以“狂”做人,会有人人都惧怕他的效果。以“狂”为官,自然也会带来在最短时间内达到目的之效。
但对官员个人而言,这不是好事。
因为“狂”成习惯,他就会“不知道自己姓啥了”。他会以为,一个“狂”字管用,什么纪法的约束,都可以不理不睬。
到最后,比如堕入“唯我独尊”的深渊。
仇和在沭阳为官,还只是他的仕途的起步。那时候的“狂”,让他迷失了方向,进入了某种玄幻之境。
到头来,落得个“南柯一梦”,一场空。
人常说,要想让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而仇和倒好,他自己在“狂”的道路上,不管不顾地一路狂奔。
来源:村庄物语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