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气候闷热,时有雨淋,还有蝉鸣,正如时令所令:伏。如无必须则不出门,于家中静伏案前阅读、浏览、敲键能避暑。可欣赏花钱,品味其中内涵;可阅读旧作,回味过去思绪。伫立书橱前,浏览书名,大多数书的背后都留存一丝记忆,亦是往事的乐趣。突然,《一种声音》《那边风景》相继跳入眼帘,那是戎东贵先生赠送于我的大作。还记得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我曾与东贵先生同室为督,他是督导室副主任,我是督学。他擅长文学,文学评论,长篇大论,杂文散文,手到擒来,常见诸于报端,令我敬佩,促我学习。98年的春天,东贵先生的大作《一种声音》出版,我即得赠本,置于案头,于工作之余拜读学习。可能是4月份,市文联、作协举行《一种声音》新书评介研讨(阅读交流)会,我因办公室有公务处理而未能出席。工作之余,我拿起笔,在稿纸上写下了我的阅读体会。随后,我就将该稿纸递给东贵先生,表达我的敬意和心得。 后来,东贵先生到南京新华日报报业集团高就。岁月静静流逝,此事渐渐遗忘。我俩偶有相见,不是交流彼此工作家庭情况,就是把酒言欢畅谈世事沧桑。直到本世纪初,09年初冬,我收到东贵先生给我的快件,打开一看,是他的新著《那边风景》出版了,并告知我,将我的文章收录进这本书了。我一惊,我何时有文章投稿与他?是什么文章?翻看目录一看,在附录里果真有一篇我的文章:童骋 于喧闹声中。记忆的闸门瞬间被打开,三张稿纸上的随手一写,当然也是精心思考斟酌的结果,东贵先生如此看重,保留至今,并将其付诸铅字,使一时定格为恒久。情深谊长,使我感动不已。 就先让我们一起品味一下当时的习作吧。 于喧闹声中 --初读《一种声音》 斗柄悠转, 演化着世界周而复始,万象更新; 电波飞驰, 催促着时空胀缩加剧,对立同一。 十年严寒,一朝冰碎; 万马齐喑,渐别神州。 喧闹声渐起, 信息流渐猛, 有迷惑,有清醒; 有沉默,有高歌。 弄潮儿时隐时现, 踏浪者且进且退。 一种声音渐强, 夹杂着案边灯影下的沉吟, 包孕着流行季风中的低徊。 叙樽边之闲话, 抒红楼之感悟; 品历史之回声, 应山水之欢唱; ...… 终而汇聚成自己的声音,
捧献出人文知识分子独特的追求。 于字里行间, 传递出心灵深处清明宁静的声音; 于人生征途, 呼唤出迷途劝返自我告诫的声音; 于喧闹声中, 激荡出赤诚良知充满理性的声音。
可贵的是——坦荡执着地追求, 难得的是——众说纷纭时沉思。 物欲横流, 更觉得笔端的沉重, 更觉得键盘的庄严; 世事烦琐, 更感到案头的宁静, 更感到理性的需求。 艰辛微弱的声音, 几乎被淹没,难入世人之耳; 持之以恒的和声, 终逼人深思,渐汇共鸣之波。 如阳春白雪, 折射出真理的光辉; 似高山流水, 回荡出人生的强音。 浓浓的爱乡情, 凝于笔端; 深深的报国志, 铸成文字, 发人深思, 诱人和唱。 一种声音, 来自于心灵的呼唤; 一篇草文, 仅表述初读的启迪。 今天再次看到这两本书,往事历历在目。我俩都已含饴弄孙,老有所乐,享受美好岁月。这份友谊不会随风而去,其亦成为一种声音,偶尔会在耳边轻轻响起;其亦变成那边风景,时常会将目光慢慢引去。 声波,是人类信息交流的载体之一。我们再来一起欣赏数枚含“声”字的花钱,也算是聆听另一种声音。
图1 吉语钱。夜月琴声书韵 春风鸟语花香 / 与乾坤而永大 共日月以俱升。(图片源于首席收藏网,诚致谢意!)
图2 吉语钱。掷地金声 / 青钱万选。(图片源于首席收藏网,诚致谢意!)
图3 如意挂牌花钱。金马风声 / 满文(金马风声)。(图片源于首席收藏网,诚致谢意!)
图4 宗教钱。本命元辰 / 雷声普化。(图片源于泉友王帆,诚致谢意!)
来源:童心驰骋品泉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